余聿仁
近日,有网友反映某地一家企业“一年内被执法检查超200次”,此事引发热议,也引起了人们对营商环境问题的关注。
一个地方,经济的比拼,说到底是营商环境的比拼,包括政策环境、人才环境、服务环境,等等。营商环境好,才能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为此,各地使出浑身解数,提出了不少口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方面,我市有许多务实创新之举,走在了全国前列,营商环境满意度连续5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得到了经营主体的肯定。
但问题和不足不容忽视。比如,除了网友反映的“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现象外,企业监管上的形式主义、机械化倾向,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笔者曾听到不止一家制造业企业反映,不管排放指标是否达标,都会被强令配备指定品牌的净化系统,每套花费动辄数十万元,最终大多成为摆设。面对质疑和怨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坦言,上面规定如此,他们也没有办法。
还有的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习惯于以处罚为主,甚至动不动把企业列入“黑名单”,却少有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整改,解决问题。曾有某部门工作人员面对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发展前景的担忧,竟然表示:你的企业办不办得下去,与我何干?令企业经营者哑然无语。
总的来说,一些地方在服务企业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层层弱化现象,一些好的制度和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走了样,越到基层,与企业的关联越直接,表现出来的问题越明显。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那些拥有执法权的人,虽然职级不高,却成为企业得罪不起的对象。有的不能做到始终如一,引进时关怀备至,各种要求满口答应,引进后不闻不问,甚至时不时给企业出难题。有的名为监管,实为干扰,名为服务,实为“揩油”。由此可见,在服务企业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改进之处。改善营商环境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
在企业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有的是因为干部能力水平有限,对于政策掌握不当,方法手段不够合理,但根本的是缺乏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没有时时处处、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着想,而是存有较严重的“官本位”思想,习惯于把企业作为自己的管理对象,很多问题由此而产生。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强调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服务,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显得尤为必要。这是营造更优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着想,就是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把企业当作自己人,真正做到关心关爱。这种关心关爱,不应该是表面上的、口头上的,而应当是发自内心的,应体现在每一个具体行动上。对企业应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少些形式主义,多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而且这种关心关爱,应当是一以贯之的,而非时冷时热。企业发展好的时候要关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要主动嘘寒问暖,善于雪中送炭,让企业感受温暖。
更重要的是,应善于换位思考,多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问题,保持同理心,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多多体谅企业的难处,并根据企业需求随时施以援手。一切管理和服务行为,应从是否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是否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出发,切不可以我为主,简单粗暴、吹毛求疵,或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应防止借规范和服务之名,加重企业负担,损害企业利益,给企业发展添堵,更不能借机为部门和个人谋取私利,揩企业的油。
敢于和善于为企业撑腰。各级管理部门及其公职人员,应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上,只唯实,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敢于为企业发声,为企业争取合法权益,切不可动不动以上级要求和文件规定说事,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对企业合理的诉求,应积极回应,不能因怕惹麻烦而推诿扯皮或装聋作哑。在服务企业发展过程中,特别需要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