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夏季特殊的时段“三伏天”也即将悄然而至。中医讲究顺应天时,而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阳气最盛的时节。身体的阳气浮于表,体内的阳气空虚,这个时候,补阳、养元事半功倍。那三伏贴适用哪些疾病,什么时候贴合适呢?一起来看。
三伏贴适用哪些疾病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基于“冬病夏治”的理论,适用于多种虚寒性疾病和慢性病症。以下是适合三伏贴治疗的疾病分类。
1.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感冒、体虚易感人群、慢性咳嗽、慢阻肺(COPD)、间质性肺炎、变应性咳嗽。
2.消化系统疾病。如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厌食。
3.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腰肌劳损、老寒腿(膝骨性关节炎)。
4.儿科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体虚易感冒、生长发育迟缓。
5.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寒证)、慢性盆腔炎、宫寒不孕、产后畏寒、产后头痛(风寒型)。
6.其他疾病及亚健康调理、慢性肾病(虚寒型,如慢性肾炎、肾阳虚)、四肢冰凉、畏寒怕冷(阳虚体质)、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状态。
什么人群不适合用三伏贴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的人群,这些体质的人通常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易疲劳、抵抗力弱等症状,适合通过三伏贴温阳散寒、增强免疫力。
阴虚体质(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易上火)、湿热体质(面红耳赤、口苦、舌苔黄腻)、实热证(急性炎症、发热、咳黄痰)不适合用三伏贴。有以下不适应暂缓或禁忌使用三伏贴,如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患者;需贴敷部位皮肤出现破损;已知对贴敷药物过敏;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儿。
三伏贴什么时候贴比较合适
“三伏贴”顾名思义,一年中夏季气候最炎热的“三伏天”进行贴敷。今年三伏贴时间表如下,伏前加强贴:7月10日至7月19日,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伏后加强贴:8月19日至8月28日。最佳贴敷时机为每伏的第一天,一天中最佳时段为上午9时至11时(阳气最旺盛,药物吸收效果更好)。如果错过第一天,仍可在每伏的10天内贴敷,但尽量靠近伏期开始的时间。
三伏贴有哪些使用的注意事项
“三伏贴”一般每7至10天贴敷一次,4至6次为一个疗程。贴敷时间因人而异,每次贴敷2至4小时,首次贴敷以2小时为宜。但需根据每个人的皮肤情况而定,若患者皮肤明显发红,建议早点揭掉药膏。一般半个小时以上就有疗效,当然时间长一些,效果会更好。穴位贴敷是很安全的,一般情况下无明显不良反应。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贴敷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为正常反应;2.贴敷药膏取下后,局部皮肤以微红或伴有细疹为最佳;少数人出现小水泡也为正常;3.若贴敷局部皮肤起疱,需保持清洁干燥,忌自行刺破、挤破水疱,忌酱油、牙膏、食物油等偏方涂抹;水疱细小者,可待其自行吸收,或用烧伤、烫伤膏外涂;水疱较大者,需及时至正规医院就诊,并遵医嘱行相应处理。
区中医医院 方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