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夺“大禹鼎”背后的故事

徐国平

奉化从2014年开展“五水共治”以来,通过“清三河”、“剿灭劣V类水”、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等一个个攻坚战,使水质由脏变净,由净变清,由清变美。2023年,1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11个市控及以上地表水环境功能达标率达100%,15个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三年达100%,其中作为奉化“母亲河”的县江,水质连续三年保持在Ⅱ类水标准,2020年成功创建首批省级“污水零直排区”。2014年至今,8次捧回“大禹鼎”,其中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夺得金鼎,同时获3银、3铜共8座“大禹鼎”。“大禹鼎”是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最高奖项,我区持续获此殊荣,在宁波各区(县、市)中名列前茅,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连续治水11年,治出了水清岸美,治出了民生福祉,精彩书写了“治水文章”,其背后的故事生动感人,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的生动实践,也是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不断探索。通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不断健全“五水共治”机制,全区涌现出一批尽职尽责、心系治水、志愿奉献、艰辛付出、用汗水换清流的“最美治水人”。

奉化是宁波市的重要水源地之一,辖区内有亭下、横山、葛岙等大中型水库,这些水库不仅提供饮用水,还在防洪、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为了保证水库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我区搬迁、停办了水库源头所有有污染的工厂企业。

我区治水还借助科技力量,如“无人机(船)测绘”“脱氮菌净水”“种木桩固堤”“透水砖铺路”等各类新科技被应用于河湖综合整治和沿线休闲设施建设,让沿河堤坝、水系廊道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的美好愿景。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建成县江、剡江等6条省级美丽河湖,金溪、降渚溪等8条市级美丽河湖,溪口、滕头等5个美丽河湖片区。还成功创建了高品质水美乡村5个、亲水节点8个,城乡居民亲水圈覆盖率达85.3%。

治水护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人人参与。在“五水共治”中,涌现了不少典型案例。

流经大堰镇箭岭村的溪流是横山水库的三大支流之一,属生态环境敏感区。以前由于垃圾分类不彻底,菜梗、烂果甚至农药瓶、包装袋也被丢进溪流里。为了用心护好源头水,打造“零污染村庄”,村里制定了严禁任何垃圾入溪的规定,扎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组织村里一月一次的“环保集市”,村民可拿旧衣服、塑料尼龙等23种废旧物品兑换积分,而后再用积分兑换毛巾、牙膏、热水壶等生活日用品。由于村民们严格遵守规定,积极参与精准的垃圾分类,此后溪流里不再有任何垃圾,志愿者用分类后的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酵素可以净化水质、空气,减少垃圾排放,这样不仅使运送出村的垃圾数量大大减少,同时用酵素种养的农作物,对改良土质也有促进作用,每年还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

我区自2014年开始探索推行河(湖)长制,将落实“水生态治理”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了河湖库长常态履职、区镇村三级联动、立体问责督查等系列长效机制‌,全区现有河(湖)长531名,在治水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坞街道庙后周村有一条长约1400米的枫溪穿村而过,这条溪流如同村子的主动脉,世世代代滋润着溪流两岸的百姓。在“五水共治”前,溪流里存在不少污染,2017年周小川担任庙后周村党支部书记后,也兼任了枫溪的河长。他发动群众,对枫溪进行了全面整治,加固溪壁,清理河床,分段建造了蓄水坝,并禁止任何垃圾入溪,保持水质清澈。为解决整治所需资金,他四处奔波筹措。作为河长,他带头护水,每天随时到溪边“巡逻”,一发现有漂浮物就立即打捞上来。后来又在溪流中放养了几百条观赏鱼,在溪壁装上照明灯,晚上亮灯后,碧水绿堤,步随景移,成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

治水并非一日之功,更需要日常护水保洁,使水质日日保持洁净。这几年人们经常会发现,在县江边,每天有个妇女干部忙碌的身影在两岸亲水平台做保洁工作。酷暑炎夏,她起早摸黑,一整天下来,衣衫被汗水浸透;寒冬腊月,她忍受凛冽刺骨的寒风,在河岸边“巡视”。对在县江边洗拖把的市民,她经常苦口婆心地劝阻。看到她不厌其烦地宣传劝导,原来想到江边去洗拖把的市民,也不好意思再去洗了,更没有人随意向江里丢垃圾了。在她的影响下,沿江市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爱护水环境的习惯,换来了“母亲河”的洁净清澈。

在莼湖街道街东村,有降渚溪、九峰溪、桐蕉司溪三条河流流经村里,2008年莼湖街道出资对降渚溪进行了加宽整修,溪两旁还修建了健身步道。街东村的王惠杰主动承揽了这三条河流的巡河任务。按照规定,每条河一周内至少巡查一次,王惠杰接受巡河任务后,每天傍晚都要到三条河的河岸走一遍,看河边有枯木烂枝、漂浮废弃物等,他就赶紧处理掉,冬天冰凉的河水浸透了裤脚和鞋子,他依旧坚持继续巡查。遇到他独自一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拍下照片发到河道保护监督群,由群内派人与他共同处理。他说只要当巡河员一天,就要任劳任怨做好这个工作,保持这三条溪河水清岸绿景美。

毫无疑问,多年的“治水”成效是显著的,但治水之路仍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凝聚智慧和力量,继续书写好“治水文章”,讲好治水背后的动人故事。

2025-03-20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204453.html 1 3 八夺“大禹鼎”背后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