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莉莉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阅读能引领我们走向心灵的诗和远方。”……正因为阅读的好处不胜枚举,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成了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
笔者曾尝试建微信“微”朗读群,要求学生每周隔天上传一个朗读片段视频,这个片段是当天自己所看的某一本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段。但在“微”朗读活动开展初期,有些学生始终没有上传朗读视频,有些学生在镜头前很拘束,有些学生在朗读时目光游离……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缺乏阅读兴趣,更缺乏朗读自信。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微”点评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信心,至关重要。于是,笔者从“教师示范点评、鼓励学生点评、欢迎家长点评”三方面开展“‘微’点评”活动:
一、示范点评,让朗读技巧有迹可循
老师的相机引导、适时点拨以及恰如其分地评价,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能力的提升产生助益,激发学生的朗读和阅读兴趣。为此,在学生上传的朗读视频中,笔者进行了示范点评。
前期的点评主要以鼓励为主,如,“哇,你把自己的小脸露出来了,真可爱!”“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读得真响亮!”……一声声夸赞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朗读自信,让他们敢于上传视频、敢于大胆朗读。
中后期点评过程中,笔者会针对不同朗读水平的学生,从技巧、情感上加以示范指导、评价。如,当一学生在慢吞吞地朗读《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这一片段时,笔者就婉转地提醒他:“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关羽就把不可一世的华雄斩杀了,所以在读关于他的语言及动作时,语速就得稍快一些,语调就得稍高一些,这样才能体现出关羽的高强武艺。”紧接着一周时间里,笔者都会围绕着“如何更好地读出作者的情感”“如何读出画面感”“小古文如何正确停顿”等方面加以点评,这些评价将技巧情感和指导糅于一体,对促进学生“有感情朗读”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家长自然而然地也会在拍摄视频前,尽可能地提醒孩子如何把情感读到位。就这样,不断指出,不断鼓励,不断巩固,慢慢地,孩子们的朗读水平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生生点评,让学生朗读信心大增
老师在“微”朗读群中的积极点评,不但使家长们开始重视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由于老师无法时刻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朗读群缺少他人对孩子的肯定鼓励,那么,学生上传朗读视频的热情会慢慢减退,随之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也会渐渐消退。因此,笔者鼓励学生也参与点评,况且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往往是站在同一高度来看问题,能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此外,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提升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有利于自己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可是一开始,学生因多方顾虑,总喜欢听老师点评,很少有人能大胆积极地去点评同伴的朗读情况。见此情况后,笔者首先是大力表扬参与点评的学生,当发现学生的点评遇到瓶颈时,便会建议他们从朗读者的神态、动作或停顿等方面进行点评。笔者班中有几个孩子马上心领神会,多角度地评价起同伴的朗读视频。就这样,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学生经过仔细聆听,认真模仿,点评的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得以持续。
三、家长点评,让学生阅读习惯养成
“微”朗读中,家长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其实从孩子第一次上传朗读视频开始,家长已经加入到这一活动中了。那么怎样让家长发挥更大的作用呢?那就是让他们也参与到朗读点评的队伍中来。
“宜蓉,你今天尽管录了四次,但你的进步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最后一次的朗读,让妈妈仿佛也看到了一个性格豪爽又有点倔强的武松形象!”当微信群里传来第一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朗读点评时,群内沸腾了:有的点赞鼓掌,有的夸赞这位同学读出了画面感,有的表示以后朗读时也要像宜蓉同学一样精益求精……他们时而鼓励自己的孩子,时而夸赞别人家的孩子。渐渐地,家长的点评热情被点燃了。
纵观微信平台长时间的跟进朗读指导和点评,笔者发现点评者在认真倾听同学朗读视频的同时,也能吸取别人朗读中的长处;上传视频的学生会努力读好精彩片段,以争取得到老师、家长与同伴的肯定。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信心不断增强,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之灯也得以点亮。
作者系奉化区锦屏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