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潇潇
我不喜欢韩剧,也不了解韩国文学,10月10日晚得悉韩国女作家韩江获得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怀着好奇之心去孔夫子旧书网订了一本她的代表作《素食者》。这是四川文艺出版社2021年出的全新正版,连运价在内不到20元,相当于4折。
订下《素食者》后,有关韩江得诺奖的消息在微信群里有点小热。我忽然冒出个预感:这书将会提价,店主不会让我退货吧?次日一早打开电脑,猜想居然被应验,店主前一晚已给我留言,意思是韩江刚得诺奖,新华书店供书方通知此书已属预订状态,新书印刷周期约一个月,要我取消订单。
我有点纳闷:我订的是店铺里2021年版的《素食者》,跟印新书有何关系?店铺里待售的书,作者一获诺奖怎么就像变魔术似地变没了呢?我下了订单付了钱,买卖双方的契约已然形成,怎么能因为这个奇怪的理由让买家取消订单呢?
我带着疑问与店主进行交流,质疑是否拒售,他的回复是否定拒售,还说“你可以去其他网站看看,只要是正版的书,现在都预售状态了。”我没去其他网站,仅在孔网上搜索,就发现待售的《素食者》还有好多本。我为图省事,立即另外预订了一本,即对原来的订单点击“退款”取消了。我把这情况告诉他,同时表明我的态度:对于未售品,根据市场供需情况调整价格这很正常,但付过钱的订单已形成了买卖契约,就算是亏损都得践约,没任何理由可推托,否则我是可以向平台投诉的。虽然我按其所愿取消了他的订单,但他可能也感到了点压力,说:“我这边也从其他渠道调货给你买。”我见他回心转意,就随即点击了“取消退款”,即恢复了原订单,又把刚下的新订单取消(孔网规定买家可在一小时内“极速退款”),以免重复购买。
事情本来到此为止,但店主随后发来如此信息:“他(即其他渠道)能发,我就给你寄,他发不了,我就缺货退款。”根据孔网上还有其他店铺(其他渠道)有现售的《素食者》书,我不得不怀疑他前面说的“从其他渠道调货给你”是否是缓兵之计,便硬梆梆地回复:你看着办吧。
此后店主一直未见动静,我也不催。我有点较真了:我不会取消订单,准备等待一个月(店主所说的新书印刷期)再说。这时我对自己的决定感到有点奇怪,我以往在类似事上总是宽以待人,如快递过来的水果偶尔会有些磕碰烂掉,家里人要向卖家交涉,我常劝她算了;又如上周快递过来的挂钟,壳面玻璃在运输中碎了,我也说算了吧,钟高挂在墙上少了玻璃不易看出,也不影响它运转,寄来寄去太麻烦。这次自己为什么变了,想来还是店主说的“你可以去其他网站看看,只要是正版的书,现在都预售状态了”这句话让我生气了,因为它有悖事实。
就在键盘敲到这里时,我收到了孔网发来的信息:你的订单已发货。这距订单形成已过去71小时多,距店主发来最后一条信息也已过去51小时多。虽然按孔网规定卖家须在48小时内发货,但对迟来的履约我仍感到欣慰: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眼看有被丢弃之虞的契约精神重被拾起,这是好事,并且我相信被拾起的东西就不易再丢。我想,我在收到书后该给店主点个好评。
想不到波折又起:卖家填了发货信息却迟迟未交付快递。孔网规定发货48小时无物流动态为虚假发货,它在监测到此发货单24小时无物流动态时让我去催卖家。卖家又捱了12小时让快递揽收了。这下总定局了吧,想不到16日下午这个快递包裹竟被送到了沈阳的一个网点。我忙问店主,他说:“我不是给你解释这单号是人家发错了,你说好的。”对错单我怎么会说好呢?翻阅来往信息,前一天是有一张店主与别人的聊天截图,智能说到他们间有单号导错,但我看到我的单子被揽收后正常运行着,且后也未见改动,自然以为这单子不在错之列,我回答的是“履约就好。”如今,看着平台提醒我“包裹已存放至丰巢柜,记得早点来取它回家”,真有点哭笑不得,当然这是意外差错。
人性天生有缺陷,对有些事不去较点真,不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表现出宽以待人的所谓君子风度,易诱发人们以侵害别人的权益为当然,那可能导致社会秩序失范、人人施害又受害的恶果。通过这小插曲,我对家里人对网购存在某些质量问题的较真索赔也有了新理解:对维护自身利益和促进商家提高服务水准都是有益的。在某些看似芝麻点大的个案上有时较点真,对健全社会肌体并不乏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