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成
盛夏时节,各种各样的瓜果登场,西瓜、香瓜、甜瓜、桃子、李子……还有些从国外进口的、叫不出名字的瓜。看到这些各种各样瓜果,我忽而想到了当年我们生产队里所分的脆瓜。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所在的生产队每年都要种植几亩脆瓜。种植脆瓜的农活多是由队里极富有生产经验的老农民担任。切莫小觑那几位看起来似乎有点老态龙钟的老农,他们在种瓜方面堪称技术老手,他们所种植出来的脆瓜不仅产量高,而且只只“膀大腰圆”。三四月份插种的脆瓜秧苗待之7月份,也就是生产队割早稻夏收夏种的时节,那瓜早就一个个定型成熟了。
夏收夏种一开始,只要生产队长一声令下——“今天摘瓜”。种瓜的老农民即便开始了“摘瓜大行动”。一般而言,摘瓜多是在上午进行。因上午天气不热,气温还算适宜,再如上午所采摘的脆瓜,中午时分可分发给社员,让社员们中午在家歇息时能吃到脆瓜。于是,几位老农民积极利用上午凉爽的那段时间,采摘田里的脆瓜。摘几只便将脆瓜慢慢地运送到田埂上,随后捧进田埂上的箩筐里,待箩筐里的脆瓜满满当当,又将脆瓜一担担挑至或是抬至生产队的仓库里。
适值中午时分,仓库里一担担、一箩箩脆瓜在过磅后,再将其倾倒在地上,以便届时分发给社员。当然,有了这大批量脆瓜还得再过最后一道“关口”,那“关口”非别,而是得请生产队会计进行具体的核算。如所采摘的脆瓜总计为多少?在知晓脆瓜的总数量后,又得结合全生产的总工分数,再折算出每户人家(每个人)具体究竟可分多少脆瓜?工分争得多的,脆瓜分得多;工分争得少的,脆瓜分得少,也就是完全符合“多劳多得”“不劳动不得食”的公平公正原则。
待会计一计算出分脆瓜的具体方案以及各家各户具体分发的斤两,大多也是中午12点以后的事了。而此时也多是社员们休息歇夏之最佳时。当社员们一听到队里“好分脆瓜啦”的消息,大家都纷纷奔走相告,家家户户都会派一人到仓库里。劳力强的挑着箩筐,劳力弱的提着竹篮,甚至有的挑着簸箕……
一到仓库,可以看到密密麻麻排着“队伍”。此“队伍”非彼队伍,而是全都由箩筐、竹篮、簸箕排列的“物品队伍”。当会计一叫到“排号”,在查阅到具体家庭的分瓜数量时,挑拣脆瓜的帮手随即将好坏搭配的脆瓜一齐往盛器里装。直至到足额份量,挑拣脆瓜的帮手才歇手作罢。
分发到脆瓜的社员,迈出仓库门外,就开始急吼吼地吃将起瓜来。为能解馋,一些人不待擦瓜、不等洗瓜,用拳头轻轻一敲一砸,便将瓜“哗啦啦”砸开,而后手捧着瓜大口大口地吃将起来。这脆瓜特别香甜可口,带有当天采摘的脆瓜独有的一种清脆香气,味道实在是好极啦!
在约莫过了一二小时后,仓库里的地面上再也见不到、瞥不着有原先撒满一地且又高高隆起的脆瓜了。种瓜、摘瓜的老农看着自己亲手所种、所摘的一个个好瓜被分完,且分瓜的全都一个个高高兴兴满意离开的样子,他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忘不掉当年生产队里分脆瓜的情景,也忘不掉当年生产队里社员们欢天喜地吃脆瓜嚼脆瓜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