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校园打卡,探“位置与方向”之路

周洁

近几年,笔者一直在关注整个小学阶段“位置与方向”的内容,在研读文章、课堂教学、作业分析等活动中,发现学生对于“位置与方向”的学习普遍存在“能熟练描述书面方位,但对实际情境中的方位存在困难”的现状;作业设计缺乏趣味性、创新性。笔者不禁思考:“位置与方向”序列学习中,实践体验在教学中是否必要?一年级体验有没有价值?本文尝试从一年级学科实践活动入手,让学生建立更强的空间观念,并将实际方位的辨认经验迁移到整个“位置与方向”序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真实体验,能玩好玩

(一)厘清完整序列,清晰活动设计的难度

一年级上册《位置》,能指认自身的上、下、前、后、左、右,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但改变参照物有难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认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会描述简单的行进路线,进一步形成空间观念,但改变参照物和描述行进路线时有一定难度;五年级上册《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但改变环境和座位数量,要快速顺利地找到对应的位置会有难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形成较好的空间观念,但自己设计和绘制目的地的路线图有难度。

由此可知,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会影响到下一阶段对“位置与方向”的学习和应用。一年级上册《位置》是整个序列学习的起始阶段,往往引领了后续对位置与方向的教学。

(二)三轮设计方案,明晰活动展开的难点

1.形成基本思路,关注操作难度

初步方案设计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色,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和校园典型地点(南门、医务室、阶梯教室)进行设计,将实践活动设计成看懂学校平面图,并且能熟练应用“前、后、左、右”等方位词认识校园,并在白纸上绘制出自己的路线。

虽然自由度较高,但发现操作难度有点大,需要关注操作难度。

2.可行性之外,关注趣味性

二次方案设计时,我们降低了操作难度,在原来可行的方案上进行了优化,提前安排学生体验步数测法,在学生绘制路线的纸上,提前安排了平面图,并覆盖了方格图,以一格表示对应的步数。

虽然绘画路线简单了,但是总觉得有点枯燥。因此,需要再改进方案,关注实践趣味性。

3.设计有味载体,关注素养培育

三次方案设计时,笔者结合学校里的打卡积分活动,将教室外的体验活动,以打卡积分的形式进行,每个学生手里会安排打卡纸。在此过程中,可以和同桌合作寻找地点,商讨路线,到达打卡地,还要和敲章评价老师进行简单的描述,老师及时评价和奖励。整个活动中,有趣味性且关注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

二、细致策划有效推进:准备充分,实践反思

(一)实践准备:材料、知识、经验

材料准备:学科实践活动打卡纸、印章等。知识准备:基础知识的教学、打卡纸内容简介和理解一格代表10步。经验准备:关于位置的生活经验、动手画图经验、合作经验等。

(二)活动推进:实践、评价、反思

1.多层活动,感受空间

测一测,体验步数测量。在教室外,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校实际距离(部分)的测量(步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主动想方设法,并合作完成简单测量。想一想,设计初步路线。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初步路线。学生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路线,并且能在打卡图上用简单的语言规划并设计自己的路线。学生能用所学方向进行简单描述,因为缺乏经验,自信有些不足。走一走,发现多条路线。让学生从教室门口出发,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实际行走寻找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完成打卡并修改完善自己的路线。大学生最先到达阶梯教室进行打卡,进到里面进行路线改进,教师敲章。

2.水平诊断,星级评价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不同路线规划的优缺点,以及他们在实际行走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并进行星级评价,总结整个活动的收获和教训。大部分学生能完整画出3个打卡地点路线,且在转弯处会写上“前、后、左、右”,将知识学以致用。一小部分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想路线,并进行实践、记录,非常爱思考,且空间观念较强。

3.访谈交流,总结优化

打卡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不同路线规划的优缺点,以及他们在实际行走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大部分学生对于分享自己作品和想法跃跃欲试,上来分享的学生能自信地用所学的方向描述自己所走的路线。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学生访谈,访谈结果引起了笔者反思,对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优化:

(1)走出教室,提升学习深度。位置与方向的知识的教学,不应局限在教室里,也可以安排在教室外的区域,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更宽阔的区域,让探索更加自由充分,更能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这方面的知识,提升学习深度,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

(2)设计游戏,激发实践兴趣。学生的很多练习题都是在书面上的,如果能设计合理有趣的探究游戏,比如:一年级进行熟悉地点的路线设计及打卡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究实践,效果更佳。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实践中慢慢渗透“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在游戏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以致用,发展学生素养。位置与方向进行学科实践活动后,要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的想法、作品,及时改进方案,将新方案及时普及到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中,甚至推广到校园外,还可以用到未来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常规教育中,帮助他们快速找到这些重要地点。

作者系岳林中心小学教师

2024-06-19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58995.html 1 3 借校园打卡,探“位置与方向”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