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瑞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诉求。近年来,奉化区为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特色区,坚持“全面全民、共建共享”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奉化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红色文旅资源利用和开发、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以及基层党组织引领等方面全面发力,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奉化智慧经验。
一、弘扬传统文化,筑牢民族精神
1.传承非遗技艺。奉化文化积淀浑厚,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布龙之乡、中国桃文化之乡、红帮裁缝故乡、弥勒圣地、蒋氏故里。勤劳智慧的奉化人民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非遗财富。近年来,我区开展各类非遗教育传承活动,使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同时,将非遗保护融入文化礼堂建设中,定期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非遗集市,向区内外游客展示一道道文化大餐,为“诗画江南”注入时代含义。
2.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奉化红色资源丰富,贤人辈出,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运动中,涌现出了大批革命烈士。据统计,目前奉化籍有姓名记载的烈士共192名,包括卓兰芳、卓恺泽、王鲲、董子兴、毛杏表等。奉化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共16处。区各镇(街道)、相关部门努力抓现实机遇,做强做精红色旅游。一方面,适应区域旅游发展的格局,积极将红色资源融入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际运作中,构建自然观光、文化休闲、生态度假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打造集红色教育、休闲度假、康养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推出系列文旅活动,变单一的观光游览为多形式的参与体验,并延长旅游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从事旅游服务、农家乐、旅游纪念品生产等活动,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另一方面,积极整合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红色旅游和生态建设,使红色旅游既彰显地域特色又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推动红色旅游和生态建设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
1.完善机制体制,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新阵地。奉化区建立双中心融合机制,扩大文明实践广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区社会组织党建指导中心、文化礼堂指导中心、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等阵地,中心主任由区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融合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整合综合文化站、职工文化中心、志愿服务枢纽站等阵地,所长由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12个镇(街道)已实现阵地融合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合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整合邻里中心、志愿服务工作站、家长学校、妇女之家等阵地,站长由村(居)党支部书记担任,275个村(社)实现阵地融合。此外还设立了39个文明实践示范点,构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3+X”组织体系。
2.创新方法路径,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依照“党风和美、环境洁美、民风淳美、风俗俭美、志愿心美、文明行美”六美评价标准,对各村(社区)开展文明体检,一村(社区)一档开具文明诊断书,做到精准把脉。对照社会所需、百姓所想的原则,精准设计一批接地气聚人气、靠民为民惠民的引领性、普惠性、风尚性、关爱援助性文明实践项目,至目前已涌现出平安亮万家、青鸟探巢、孝膳堂、道德庭等40多个优秀实践项目。依托掌上奉化客户端建立“文明实践在奉城”平台,统筹全区77家部门及32家社会组织,设置220节服务“总菜单”打造实时智能的文明供需平台,一改以往单向式输出为供需双向配送,构建群众线上线下双向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双线派单,服务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双线接单的“三双”供需体系。
3.注重融合贯通,营造基层治理良好氛围。整合队伍、建立党组织牵头、群众自觉参与、自主实践、自动创新的引导体系。邀请党员干部、党校老师、道德模范、青年团员等,组建600多名覆盖老、中、青等各类群体的理论宣讲员,开展理论宣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依托金色专线、奉邑学堂走乡间等载体,整合“大脚板”“小板凳”“小喇叭”等宣讲团,运用方言白话、奉化走书、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发动基层党员干部、乡贤、村妇联主席及热心村民等组建“我们的家园”乡风巡访团,集中整治环境卫生、乱堆放等问题;推进垃圾智分类,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通过党建与公益结合、自治与德治融合、庭员威望与村规民约结合,调解评判各村内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干群关系。
三、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更高质量共富建设
1.以头雁引领带动先行示范。奉化区聚焦思想引领,深入实施“奉楫先锋工程”,健全落实支部“五带头、十个一”常态教育机制,督促基层党组织规范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发挥先锋作用。聚合红色资源,用好“红色印记导图”,组织全区村社书记和基层党员开展现场学习,淬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2.以亮旗赛马助力先行示范。奉化区深化“头雁指数”统榜统考、一榜排名,持续开展“百村立功竞赛”,巩固区镇两级村社党组织书记交流会制度,激发“头雁”队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推动头雁在全区大舞台、项目主战场赛马比拼。优化“8090”年轻头雁培育路径、成长平台,开办“奉菁·领雁学堂”,遴选年轻头雁开展“六个一”实训竞比,推动其在实战一线以学增智强本领、以学促干强担当。
3.以组织赋能推动先行示范。奉化区聚力迭代党建联建机制,持续巩固承办全省深化党建联建机制现场推进会的工作成果,结合“‘百千万’助共富促发展”行动,全面构建党建共抓、规划共绘、发展共促、治理共管、服务共推的“五共”发展模式,以“一域一品、一镇一特”打造品牌工坊,着力串联形成共富路、示范带。依托“共富工坊”深入排摸乡村闲置家底,做好“闲置资源活起来、人才客流引进来”文章,推动乡贤名人、优质人才等进乡村、哺家乡、话共赢,推动资源要素相加变为发展要素相融。
作者系区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