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情不好时,怎么安慰?

检察官进校园向家长传授高招

向华(右一)组织家长们进行角色扮演。

“原本以为是普通的讲座,没想到学到了很多沟通技巧!”9月30日,宁波前湾新区海真学校滨海实验校区一位五年级家长由衷地感叹。她口中称赞的,是该校举办的一场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慈溪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检察官向华走进校园,以“爱的语言”为题,为现场家长解开亲子沟通中的种种难题。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沈贝格

孩子委屈泛红的眼眶、父母欲言又止的无奈叹息,亲子间的沟通不畅,常常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当天的讲座上,检察官向华没有讲大道理,而是以“你是否曾因一句‘为你好’与孩子争吵”“隐忍不说的不满是否让家庭氛围变僵”等接地气的提问,引发现场热烈互动。

有家长坦言,自己不过是提醒孩子不要沉迷于手机,孩子就摔门进了房间。另一位家长也很无奈地表示,明明知道孩子考砸了心情差,却不敢安慰,就怕话一出口,反倒被孩子当成指责。

对此,向华援引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核心理论,告诉大家,沟通的本质是“传情达意”而非“争对错、论输赢”。她通过“孩子放学晚归”等生活化案例,拆解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观察事实、体会心情、洞察愿望、明确请求。

她还现场对比两种表达,把“你怎么又忘记写作业了,就知道玩”换成“我看到你放学回家后看了一小时漫画,作业还没动笔,我有点着急,咱们能不能约定先完成作业再放松呀”。生动的示范让家长们频频点头,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记录。

向华建议,家长在沟通中做好关键选择。比如,关注“体会自己”的情绪与需求,看到孩子成绩下滑时,先接纳自己“担心孩子未来”的焦虑,再和孩子沟通,避免带着火气说“你怎么这么不省心”;秉持“诚恳表达”的态度,把“我都是为了你好”换成“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过学习难题,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压力”,用真实感受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保持“关切倾听”的耐心,当孩子说“不想上学”时,先放下“你就是不想吃苦”的预设,试着问“在学校是不是遇到让你不开心的事了”,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家长们倍感亲切。

在向华的引导下,家长们还两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结束后,扮演“孩子”的家长感慨道:“听到‘总是这么磨蹭’,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明明按时写完了,为什么还要说我’,根本没心思听后面说了什么,那种被否定的感觉特别难受。”家长们由此意识到,面对指责时,人会本能地产生防御反应,唯有放下评判、用心倾听,才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扉。

据悉,此次讲座是慈溪市人民检察院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助力家庭教育的重要举措,后续还将通过“检察开放日”“线上微课”等形式,为家长提供更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2025-10-10 孩子心情不好时,怎么安慰?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39389.html 1 3 检察官进校园向家长传授高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