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开始,我正在熟悉我的第一届学生。之前已经实习过一个学期,所以讲台上的感觉还好,但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在鄞州中学任教的新教师戚博闻说。
这,也是开学第一周不少新教师的感受。来自宁波市教育局的统计,2025年宁波全市共招聘中小学(幼儿园)在编教师2516人,其中研究生860人,占比34%。教师的学历水平,正在逐年提升中。尤其是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今年招聘教师14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7人,占比达到了92%。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文 张培坚 /摄
两个“新人”
本硕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她,选择来宁波做一名特教老师
分析新招聘教师的学历,除了整体硕士比例提升外,本硕均毕业自顶尖高校的也有不少,记者采访了其中两位,来看看他们各不相同的风采。
藏族姑娘,本科、硕士均毕业自清华大学,对于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新教师才红来说,最近经常会被问到的两个问题是:你为什么会选择来宁波当一名老师?你为什么会选择做一名特教老师?
这背后,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才红本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被保送到本校读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期间,她多次赴西藏、新疆等地参加支教活动,保送研究生后,她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整整一年都在湖南湘西的一所普高任教。
支教期间,才红接触了不少前来支教的老师,以及当地的学生们。“我渐渐明白了,那些学生的困境,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原因,更多是环境导致的。而我们这些能上顶尖大学的学生,靠的也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这个时代、社会和他人对我们的托举。”渐渐地,才红有了当一名教师,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的想法。
之所以来到宁波,与研究生期间参加了宁波市面向全国大学生组织的的一次实习活动有关。暑假在宁波人才集团实习了一个月,让她对宁波的人才政策更加了解,也爱上了这座城市。
自那之后,她开始关注宁波教育的招聘信息,当看到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招聘教师的信息时,她知道这就是自己想去的地方。“相比其他类型的教育,特教的学生更需要帮助”。就这样,经过了竞争激烈的笔试和试讲考核环节,她如愿成为一名教师。
今年6月底,才红来宁波特教中心参观。“当时正好是大课间,学校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迎面跑来一个学生,笑着问老师‘老师,我作业做不完了怎么办?’我看到那位老师笑着摸了摸孩子脑袋说:‘没关系,你慢慢做,肯定可以的。’孩子又笑着跑开了。当时,我就觉得好极了。”
后来,才红又参观了学校里的职业技术楼,中西面点实训室里有学生做的精美点心,走廊墙上挂满了学生的艺术作品。“听其他老师介绍,听障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获得了求职的技能,实现了更好的生活,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吗?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托举特殊学生成长的人。”
才红目前任教的学科主要是职高语文。原本没有学过手语的她,为了能和学生正常交流,暑假期间疯狂学习手语。每天,她都会对着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和配套的视频,学习两个小时左右。“如今,已经可以正常授课了,但还需要继续学习,我会保持目前的学习强度,让自己以最好的姿态站稳讲台。”才红说。
有过学科竞赛经历的他说:一切大有可为
北京大学化学专业本科、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计算机专业硕士,学历非常漂亮的戚博闻,成为有过学科竞赛获奖经历的普高新教师之一。
新学期,他在鄞州中学教高一化学,同时参与学校化学竞赛的指导工作。
“2016年,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金牌,我记得我当时的名次是第52名,很遗憾没有进入国家集训队大名单(国家集训队名单50人)。”戚博闻回忆自己参加化学奥赛的经历。
之后,回归高考,他考入北大,读的依然是化学专业。后来,因为想要拓宽视野,接触更前沿的学科,他选择出国读研,读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
“成为一名老师,也是在思考就业方向的过程中慢慢明确下来的。”戚博闻说,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第一次站上讲台,是今年2月份的事情。“实习时第一次上讲台,很紧张,备课备了很久,在师父面前试讲了好几次,也根据师父的建议做过修改,但真的站上讲台那一刻,还是很紧张。”戚博闻回忆道。
半年来,他从一开始只关注自己讲的内容,到尝试着关注学生的状态,从他们的眼神、神情去判断对方是否听懂,并根据学生的状态来调整自己的上课节奏和语速,更加注重课堂互动……每周,他会去听其他老师的课2-4次,琢磨前辈的课是怎么上的,遇到问题了,就去请教师父,慢慢提升自己的上课能力。
关于竞赛,戚博闻说,因为自己参加过,所以对于整个流程更加熟悉,也知道作为一名竞赛生,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
无论是日常的教学,还是竞赛辅导,对于教师生涯刚刚起步的戚博闻来说,一切都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