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王雪琰 周思源)7月7日,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20名学生团员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余姚市陆埠镇袁马村,进行了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同学们多来自护理专业,她们运用自己日常学到的护理技能知识,为袁马村的留守老人进行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测量等志愿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进行分组上门健康服务,并在带队老师指导下向老人们介绍日常健康保健的注意事项。
社会实践队伍里还有来自校融媒体中心社的同学,他们用自己的摄影专长,拍下一张张照片,为留守老人们记录下美好瞬间。
“今天去了村里的服务站,穿着护士服,戴着团徽,让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在服务站,我为老人们测量了血压、血氧饱和度,后来还去了他们家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测量。老人们看到测量结果,得知自己身体健康时,开心地笑了。他们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帮助他人带来的内心满足。”学生冯佳琳说。
在袁马村的浙东红色记忆馆,同学们在张馆长的带领和宣讲下,依次参观“红色记忆展览厅”“老兵记忆库”等,从历史物件和文献资料里,重温浙东人民从抗战到解放战争的这一段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精神。
一天的实地探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形式,让同学们收获颇丰。他们从革命老物件中找寻内容核心,通过文案梳理、讲述者邀约到视频构思和剪辑,制作了“浙东红色老物件背后的故事”系列视频,传播浙东革命记忆,点亮红色精神图谱。
学生龚梦欣说,这次实践活动,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承载着历史痕迹的老物件。“所以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红色故事,也让更多人能关注到这个革命村庄。”
据了解,今年5月,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宁波东钱湖护理学校)与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烽火记忆·薪火传承”为方向,围绕浙东抗日根据地历史的实地走访和调研,踏寻四明烽火之路,赓续浙东革命精神,助力革命老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