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激活——潜能开发——人格塑造”为脉络的三维进阶科创培养体系,或将成为破解创新人才培养难题的关键切口。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培养创新人才主阵地的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更需具有活力和创造,必须站在时代前沿并做出自己的探索。以“兴趣激活——潜能开发——人格塑造”为脉络的三维进阶科创培养体系,或将成为破解创新人才培养难题的关键切口。
构建兴趣进阶机制:从情境浸润到志趣定向
学校可以建立从兴趣向志趣转型的激发机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通过科普讲座、科学展览、科学家访谈等形式,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其对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好奇心。匹配学生兴趣与个性、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生成性研究和科创比赛,让其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利用关键科学事件和科学家榜样激励学生,提升使命感和自控能力。通过职业体验和生涯初探,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志趣,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善潜能开发机制:从项目孵化到跨界突破
致力于科创学生的早发现早培养,让学有余力和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专业书籍、实践基地等。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设计分层进阶的项目式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水平和需求的学生。可以打破常规的年段和学段制学习模式,探索实施跳级制度,选拔优秀学生早进兴趣小组、早进实践项目组、早进科创团队。同时,引导创建“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科创学习小组,或组建跨学段、跨学科的科创团队,培养学生主动合作能力,跑出学生成长“加速度”。
深化人格塑造机制:从学术创新到价值引领
充分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机会,给其创设主动探索空间和质疑情境。鼓励学生面对失败时保持积极态度,通过“试错——反思——改进”的循环,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引入成长型思维模式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努力与进步的价值。同时,在科创项目中强调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思考和践行技术创新对社会、环境及人类未来的影响。可以组建少年科学院、科技大讲堂等科创团体致力于将科技新苗朝着科学家的目标迈进,也可以借助惠创工坊、四点钟学堂等课程的实施,培养科创达人,成为工程师的摇篮。
这种贯穿K12全学段的培养体系,本质上是在构建“可能性开发”的教育新范式。当学校能够将实验室变成创新苗圃、把教室转化为思想工坊、使校园成为灵感碰撞场,基础教育便能真正担负起为民族复兴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的时代使命。这不仅是教育形态的革新,更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命题的当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