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龙今年爆火出圈了,那么,六小龙为什么出现在浙江,而不是其他地方,其他城市?”伴随着这个很吸引人的问题,4月3日,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魏江开启了在宁波中学的讲座——践行“八八战略”,科技创新走在前列。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孙瑾
这是一堂“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是浙江省“新时代变革实践”主题宣讲,也是宁波市“四明传习”大思政课实践活动。
“我们看到了DeepSeek,看到了AI,看到了四足机器人,这些科技企业的创始人,他们自浙大本科、硕士或者海外留学回来之后,带领团队冒着95%失败的概率去做科技创新,这就是心怀国之大者。”魏江教授告诉同学们,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原始创新不超过5%,95%的原始创新是失败的,所以这些带着全部身家投身科技创新的青年科技人才,是了不起的。
当然,这样的科技创新能够获得成功,还需要足够的支撑。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加上高校培养的金融人才、投资人才,让民间资本愿意投到原始创新上,而当技术有希望产业化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愿意跟投,这就是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力量。
“浙江有强大的民营企业,充足的民间资本,优秀的青年创新科技人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今天浙江创新创业的土壤。”魏江说。
魏江教授还举了芯片的例子,让同学们听得热血沸腾。曾经被卡脖子的中国芯片技术,如今正实现逆袭和突破,这背后,是“华为海思”八年砸下1200亿研发经费的孤注一掷,是中国科学院突破存算一体架构的厚积薄发,是“寒武纪”打造自主指令集的十年磨剑。这背后,也有不少宁波企业的贡献,比如溅射靶材国产化践行者江丰电子,比如手机摄像头的最大供应商舜宇光学等。
魏江教授还让同学们把目光放长远,从20世纪80年代到如今,四十年时间里,浙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讲述告诉同学们,这些变化背后,是“八八战略”的深远意义以及浙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在座的高中生,他激励大家发掘自身的兴趣所在,肯定失败的价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他告诉同学们,人生是一场长跑,如果说前100米靠的是先天条件的话,100米之后,更长远之后,需要的是良好的体魄、坚强的毅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整场讲座,魏江以渊博的学识和幽默的风采,为学生们打开了思维的边界,更以学者的风范为宁波中学的师生带来了深刻启迪,现场时不时响起的掌声,足见学生们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