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榨菜是长在泥土里面的。”“它是一种蔬菜的头,自带特殊酸味和咸鲜味。”3月31日,聊起刚参加的榨菜收割活动,余姚市黄家埠镇横塘小学的孩子们意犹未尽。学校别出心裁,将劳动教育课搬到了户外,让孩子们走进榨菜田里体验劳动的乐趣与意义,深入了解“从田间到舌尖”的榨菜生成链。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沈飞
A
走进田间地头 学割榨菜
榨菜是黄家埠传统特色农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今的农村孩子接触农事的机会少了,对榨菜生长过程的了解非常有限。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感受土地的力量,学校精心选择了校外的一片榨菜田,带领全校师生分批体验如何割榨菜。
早上8点,孩子们化身“小农夫”,挽起裤腿管,手握镰刀,在田地里忙碌起来。601班的邢晨旭同学,刚开始一脸兴奋,却不知从何下手。这时,经验丰富的农事指导员王叔叔走上前,一边告诉他“刀刃要斜着切入榨菜根部,手腕轻轻发力”,一边熟练地示范。只见刀刃一闪,一棵圆滚滚、胖嘟嘟的榨菜便应声倒地,发出“噗通”一声轻响。邢晨旭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孩子们也纷纷围拢过来,围观学习。
随后,大家效仿起王叔叔的动作。他们弯着腰,小心翼翼地挥动镰刀,“咔嚓、咔嚓”的割菜声此起彼伏。不一会儿,田埂上就堆起了小山似的榨菜,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新鲜的光泽。“农民伯伯太不容易了!”201班的姚安娜和姚洛婷擦着额头的汗珠,指着菜头惊叹道。
B
走进腌制工坊 学腌榨菜
将割好的榨菜从田间收回来后,下午,孩子们来到了腌制工坊。刚一踏入,一股浓郁而诱人的咸香气味便扑鼻而来。
孩子们分成小组,有条不紊地将采摘来的榨菜进行清洗。清澈的水流“哗哗”地冲刷着榨菜,带走了泥土与杂质,也洗去了孩子们手上的汗水。接着,他们拿起菜刀,小心翼翼地将榨菜切成块状,“咚咚咚”的切菜声仿佛是一曲欢快的劳动乐章。然后,按照25:1的比例,孩子们均匀地撒上盐粒,开始揉搓榨菜。
“顺着同一个方向搅拌,这样盐分才能均匀渗透。”老师傅马爷爷一边耐心地指导着,一边动手示范。孩子们的双手在榨菜与盐粒间来回翻动,脸上露出专注的神情。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层层青色的菜头与雪白的盐粒相互交织,满满当当地铺满了整个大腌缸。孩子们纷纷表示,等不及想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啦!
“我们的劳动课不仅要教会技能,更要培养尊重劳动的意识。”校长陈小波总结道。他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入开展劳动教育,通过更多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劳动最光荣”的真正含义。
暮色中的榨菜田恢复了平静,孩子们沾满泥土的手掌,正在触摸劳动最本真的模样。当腌制的大缸在墙边静静发酵,那些沾满汗水的童年记忆,终将化作滋养成长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