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海曙区“月湖之约”教育管理主题研修之“曙雁HUI园长说”,在海曙区青少年宫举行。本次研修主题为“行教育家精神,为与童同行”。海曙区二十余名资深幼教工作者现场分享了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李晨
关于幼教理念,宁波市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李玲飞引用了张雪门在《幼稚园教育》中的一句话,“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儿童,而是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材料,让他们自由探索与操作。”
“我们可以从与孩子的体态联结中开始,适宜的肢体触碰和悄然的神情对话,能让儿童感受到‘老师喜欢我’‘老师理解我’的美好情感和互动心境;从与孩子的言语认同中开始,基于儿童的不同表现给出不同维度的暖心回应;从理解孩子愿意做的事情开始,让教育真正成为支持生命发展的过程;从倾听孩子的评价开始,注重‘幼儿评价教师’机制的引入。”李玲飞说。
关于师生关系,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李明妃认为,教育需要一点“疯”劲。下雨天能不能玩?泥坑太脏让不让玩?孩子摔跤了还能不能继续玩?李明妃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滚筒、山坡、水沟、泥坑都应成为孩子们的“游戏宝藏”。该幼儿园每天为孩子们提供不被打扰、不被打断的一小时户外畅玩时间和45分钟室内畅玩时间,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主性,与自然、材料、同伴亲密互动,尽情享受疯玩带来的快乐。
“当教师能与儿童一同在泥潭中制作‘炮弹’,在树丛迷宫里尽情追逐嬉戏时,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便得以形成。”李明妃说。
关于教师管理,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副园长林晓花通过园内调查发现,83%的教师最渴望“被看见”。为了回应这份期待,幼儿园精心设立了“点赞时刻”。趁孩子们午休给皮球打气的李老师;雨天怕孩子们滑倒一遍又一遍拖地的保育员罗老师;为孩子们研学提早熟悉路线的谢老师;手臂被孤独症孩子咬破皮仍耐心引导的卫星班张老师、徐老师……“这样的点赞,让每一个在日常工作中默默付出的温暖时刻都得以被看见,老师们在彼此的肯定中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工作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关于课程建设,海曙区石碶街道雅悦幼儿园副园长孙亚娜认为,应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实践,“我们幼儿园依托园所2000平方米的农耕场域,以‘音乐为脉,田园为体’构建生长图谱。将音乐元素作为认知脚手架,使蔬菜种植、膳食制作等生活实践升维为全领域课程,有效破解‘五育融合’的实施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