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亚洲文明交流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如何跨越国界,影响深远?3月14日下午,“海外宁波学”译丛新书发布会暨亚洲文明中的宁波印迹研讨会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生动的答案。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马亭亭 顾嘉懿 通讯员 肖琪
中日学者协同研究 展现全球视角中的宁波
发布会上,“海外宁波学”系列译丛新书《文化之都 宁波》《从宁波到日本:生活世界的对话》正式亮相。这两本著作以宁波为窗口,深入挖掘其在东亚海域文明中的枢纽作用,涵盖历史、文化、宗教、经贸等多元领域。中日学者的协同研究,生动展现了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文化魅力。
据了解,“海外宁波学”译丛是在宁波市委宣传部统筹下,由宁波市社科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会同浙江大学出版社等单位共同成立译丛编委会出版的。丛书填补了21世纪海外以国家工程形式研究中国单个城市的空白,为世界中国学、海外宁波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参考和佐证。
发布会还特别设置了图书捐赠环节,译者代表向宁波市图书馆、鄞州区社科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捐赠新书,以推动研究成果的公共传播。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印谈到,“译丛”作品以详实的海外古籍资料和独到的文化视角,充分发掘历史上宁波文化对外传播的奇迹,从域外史料的角度重新认识宁波,对于理解宁波的独特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从国际视角审视宁波的海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宁波将继续秉承开放包容的精神,邀请各位专家走进宁波的世界,感受世界的宁波。
学术沙龙、专家论坛 深度研讨宁波文化特质
在随后的学术沙龙中,中日学者围绕宁波的文化特质展开深度研讨。日本信州大学教授早坂俊广通过视频连线表达了对《文化之都 宁波》中文版出版的喜悦与感谢,他表示,宁波作为日本遣唐使的重要登陆地,其天一阁藏书楼与《四明丛书》承载着东亚儒学传承的密码。
浙江大学王勇教授以“海上书路”为题,揭示了宁波在东亚典籍传播中的核心地位。他提到,唐代以来,大量汉籍经宁波传入日本,催生了空海、最澄等日本文化巨匠。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执行院长蔡亮则聚焦《海外宁波学的生成》,系统梳理了宁波作为“海上书路”枢纽的历史角色。他以月湖、天一阁、大运河等文化符号为例,论证了宁波在中华文明海外传播中的独特路径,为“宁波学”研究提供学理支撑。
专家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宁波文化基因展开跨学科探讨,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广志主持专家论坛。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宇提出,宁波的开放特质使其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试验场”。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常务副馆长、浙江省翻译协会会长郭国良在总结发言中说,译丛的出版是“语言之桥”与“文明之桥”的双重构建。他认为,翻译不仅是文字转换,更是文化价值观的传递。宁波作为中日韩海上交往的“文化码头”,其历史经验对当代国际传播具有重要启示。他呼吁深化译介工作,让世界通过宁波故事读懂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