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秋意渐浓的时节,“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的17名退休教师,再度前往2400公里外的凉山开展支教活动。教学生活再次起程,从教学生到教老师,不变的是那份热忱。
(11月11日《宁波日报》)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魔法爷爷”忻元华带领退休老教师走进大凉山,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芒,照亮了偏远大山的每一个角落。在忻元华的感召下,不仅越来越多的退休教师加入支教行列,更有青年师生跟随忻元华的脚步,为乡村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支教队伍中,不仅有”银发力量“,更有”青春风暴“,一代接一代,薪火相传。但毕竟支教资源有限,如何将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值得思考。以往,支教侧重于以学生为中心,基本上是教学生的思路,支教的重心从教学生变带教师,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果说教学生是育苗,那么带教师则是培根。支教的核心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师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教学生到带教师,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是优化当地教育生态、夯实教育根基的必然选择。
在带教师上,银龄教师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将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当地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银龄教师在支教中的作用。令人欣喜的是,对老教师抛来的“橄榄枝”,年轻教师欣然接受,实现了“双向奔赴”。在凉山喜德中学年轻教师吉克木基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听课本,是今年5月赴喜德支教的余姚中学退休教师唐志红留下的。听课、评课、交流……18天的课堂教学记录,满满的诚挚点评。“唐老师留下的这些,让我受益无穷。”吉克木基说。
支教既要着眼当前,又要兼顾长远。在凉山,一批又一批宁波银龄教师走上“新讲台”,从教学生到带教师,以固本培基引领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