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减负要敢于说“不”

今年以来,中央以及地方教育部门纷纷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开学一个多月,“校园减负令”落实效果如何?近日,南都记者深入校园,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状况”问卷调查。(据《南方都市报》)

班主任工作的辛苦是一个早已有之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以前,现在的班主任还饱受一些“额外事务”的困扰。宣传教育、社会服务、打卡投票、检查考评、痕迹管理……这类与教学无关的事务性工作通常来源于各级职能部门、单位,最后都会“落实”到班主任身上。在问卷调查中,八成受访者认为,事务性工作给班主任带来了极大压力,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压力的头号来源。

班主任苦,班主任累,是升学压力、僵化管理以及承担了太多与教育本身不甚相关的职责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折射了教育生态的恶化,不容等闲视之。破解这一顽瘴痼疾,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一方面,需要从源头上规范进校园的各类社会事务,推动“校园减负令”真正落到实地。为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列出“白名单”并具体明确哪类事务坚决不得通过学校摊派给教师,对于屡教不改的行政机关,要建立清晰的问责追责机制,让学校敢于说“不”。只有严格控制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才能切实减轻班主任在此类活动中的组织、协调、宣传等负担。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破解“班主任危机”还需“刀刃向内”,从校园管理本身入手。班主任们之所以杂事缠身,忙得焦头烂额甚至心力交瘁,也与升学思维主导下的学校管理密切相关。千方百计地想把学生的每一分钟都“管”起来,千手观音都难以应付,班主任怎能不忙得团团转?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实,即便是为了提高成绩,也不需要这种无孔不入的管理。人毕竟不是机器,不可能按照设定的程序无休无止地运行,有些时间就需要用来“发呆”和“浪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做“无聊”之事,何以确保有效率地投入学习?学习之道,效率至上。

面对一线班主任的“吐槽”,学校管理者要切实转变管理思维,通过细化职责分工、建立合理评价机制等让班主任回归教育本位,做一位静静地关注孩子心灵、呵护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比如,明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家校沟通等方面的具体职责,避免工作内容边界模糊,使班主任能够集中精力完成核心任务;合理安排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报表填报等事务性工作,确保班主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改革传统的以升学率、成绩排名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关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贡献。胡欣红

2024-10-15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79083.html 1 3 教育减负要敢于说“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