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初中生

行走宁波大地 遍寻红色故事

小分队合影

7月16日,宁波市关工委宣讲团副团长、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原副会长叶小湖先生,受邀为宁波市兴宁初中“走读宁波党史教育基地”实践小分队成员做了一场题为《奋斗百年路,铁军战旗红》的报告。他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新四军、浙东新四军的历史和感人故事。

连日来,兴宁初中104班8名同学组成“走读宁波党史教育基地”实践小分队,一边寻访红色遗迹,一边聆听红色故事,在一场红色City Walk中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傅伊迅

行走宁波,“触摸”红色遗迹

宁波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红色资源非常丰富,仅党史教育基地,就先后公布了5批共78处,它们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的鲜活“教科书”。

位于鄞州区塘溪镇沙村的沙氏故居,是我市第二批党史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仅走出了“沙氏五杰”,还建立了当时鄞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在沙文求烈士故居,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沙孟海、沙文求、沙文汉、沙文威、沙季同五兄弟出生、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了解了他们参加革命视死如归、从事艺术精益求精的感人事迹。看着沙氏一家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家具、照片和信件,队员们感受到了沙氏一家良好的家风和革命情怀在兄弟间的传递,也了解了沙文求烈士从学生时代到走上革命之路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享誉海内外的生物学家、教育家、实验胚胎学家、“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是塘溪镇童村人。一进入童村,队员们就被入口处写着“千年古村落,闻名教授村”的石碑吸引住了。自20世纪以来,包括童第周在内,这个村里一共走出了近100位教授,是名副其实的“教授村”。看着他父亲送给他的、影响他一生的座右铭“滴水穿石”牌匾,特别是了解了童第周从“倒数第一”逆袭为“正数第一”,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的励志故事,队员们心情格外激动,纷纷表示要学习他这种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

在北仑区霞浦街道霞南村的张人亚党章学堂,队员们观看了张人亚革命事迹纪录片,并在大学生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张人亚革命故事,以及他父亲张爵谦巧妙守护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等重要党内文件和书刊的感人故事。

开展问卷调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通过这场红色City Walk,让我了解了宁波原来有这么多感人的革命故事和可以触摸的红色遗迹。我们一定要铭记红色历史,以实际行动当好红色传人。”队员马芷萱说。

小分队成员还面向市民开展了“关于宁波党史教育基地认知与态度”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在问卷列出的10个宁波党史教育基地中,被调查者最熟悉的是“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其次是“张人亚故居”,排第三的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而柔石故居、殷夫故居、杭州湾跨海大桥展示馆、下应街道湾底村知晓度不是很高,很多人没有把它们跟党史教育基地联系起来。

在班主任金宇峰老师看来,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有意义,“以红色资源为主题,以走读的形式深入实地考察、调研,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可以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意识,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同学们的社会调查能力。”

2024-07-19 这群初中生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64689.html 1 3 行走宁波大地 遍寻红色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