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杭州持续降雨。当天,东苕溪瓶窑站水位达到6.27米,离泄洪前提条件的6.66米保证水位不足40厘米。
早上6时,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崇化村党委书记王林富匆匆吃完早饭,便穿上雨衣、套上雨鞋,随手抄起一根探杆,直奔穿村而过的西险大塘,开始新一天的巡塘。
自23日16时50分东苕溪瓶窑站水位达警戒水位5.66米后,余杭区随即启动西险大塘、南北湖围堤“百米一人”巡塘工作。
一步一探,耳听八方,短短百米的巡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轻松。“除了迎水坡,我们还要在背水坡、坡角、池塘等地来回巡查,哪怕是一丝小裂缝也不能放过,这样的工作要持续8小时。”王林富告诉记者,西险大塘在崇化村范围内有3.8公里的堤段,已派出140人分早、中、晚三班值守。
据了解,西险大塘是否稳固,直接关系到杭嘉湖东部平原和杭州钱塘江以北城区的安危,以及在这里生活的约1500万老百姓,可以说它是抵御杭州西部山区洪水、拱卫杭城的唯一屏障。
“西险大塘在余杭区境内有39公里,启动‘百米一人’巡塘制度后,有近400人同时参与。”余杭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余文权表示,23日以来,全区有1261人24小时不间断开展巡塘查险,牢牢筑好“安全堤坝”。据《浙江日报》
知识点:面对强降雨天气,党和政府始终以对人民负责、对生命负责的鲜明态度,迅速投入到防汛工作之中,通过制定科学完备的应急方案,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在巡塘查险的各个环节,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广大党员干部从细从实,抓好隐患排查,确保无盲区、无遗漏。同时,党和政府快速有效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巡塘工作中来,组织广大志愿者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共同守护家园,筑好“安全堤坝”,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