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
宁波市曙光中学语文教师、宁波市王宽诚育才奖获得者 张波波
整理: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忻敏敏 林琼媛
在东西部协作的背景下,我赴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干海初级中学支教。
盐源,一个果香四溢的苹果之乡,需要跨越2500公里,翻过海拔3500米的高山,才能到达。2023年8月底,当我得知自己将赴干海初级中学支教时,内心充满了期待,又带着几分忐忑和忧虑。因为要抛下正在读高三的儿子和读小学的女儿,心中难免不舍。但当我提出支教的想法时,没想到儿子十分支持我。“让我们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临走前,我们彼此约定,然后我踏上了前往四川盐源的路。
建设“鄞州班”,
激发学生奋斗的内驱力
跨进干海中学的那一刻,映入眼帘的是“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校训,接着是校长江泓亲切的笑容和新同事关切的问候。所有的忐忑在这一刻消失了。莫听穿林打叶声,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次支教,我担任鄞州班的班主任工作,主要任务是建设鄞州班,做好示范引领作用。虽然我已有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但甬凉两地学情不同,又加上这是全寄宿制的学校,我不能照搬原有的经验,我不断地尝试着,实践着。
为了全方位摸清学生情况,我通过闲聊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做好学生情况调查表,制定明确而且合理的班规和奖惩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社交习惯。
我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协作,方能促成孩子的健康幸福成长。一年来,我召开了多次家长会,走访了多户家庭,开设了班级公众号,教孩子们写了一封封家书,让家长自觉投入到教育孩子的队伍中来。
心中有爱,方能传递爱。当得知这里许多孩子不过“六一”儿童节后,今年的“六一”儿童节那天,我给孩子们订了一个大蛋糕,准备了小礼物,以此弥补他们童年的缺憾。因为看到许多孩子没有一套像样的冬衣,我通过牵线搭桥,争取到了宁波培罗成集团有限公司的赞助,让“鄞州班”54名学生都穿上了崭新的三件套冲锋衣。我也教育孩子爱自己、爱他人,我希望用文学作品去感染学生,用社会力量去感动学生,倡导学生写感谢信,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通过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孩子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从而有了奋斗的内驱力。
渗透教育新理念
语文教学有提升
语文教学是一门细水长流的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也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果。
宁波市曙光中学的语文组是省优秀教研组,我作为教研组长,也想把新的理念和做法带给干海初级中学的老师们。刚到校的那一天,我就开展了一场讲座,就学习新课标、培养新教师、命题组卷、课题发展、五年规划等多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帮助老师提升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以星星之火去燎原。
其中,开设示范课是一种比较直接、高效的方式。根据老师们的需求,我执教了一节现代诗《未选择的路》课堂教学,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也让老师们对新诗教学有了一定的启发。
我还在学校推出了优质课评比,作为评委的我,选题、听课、磨课、评课,同时还实现了干海初级中学和曙光中学两校的空中教研多方评价,既做到了公平公正,又让赛课的老师受益匪浅。
这一年我还兼任政教处主任一职,致力于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比如推进班主任青蓝结对工程,完善班主任选拔和培训机制,从班级管理、沟通技巧、班级文化建设等多个角度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用心灵去感知,用爱去传递,用行动去回馈,这是支教给我的最大收获。这份感动和责任,将延续到未来的每一个日子。
山高路远,道阻且长,但有一群人始终在路上。2024年2月底,宁波新一批37位老师接过之前援凉教师手中的“接力棒”,远赴大凉山。他们和先前参与宁波“组团式”教育帮扶凉山行动的13名校长携手共进、并肩前行,赓续宁波的教育援凉事业。
如今,校长、老师们在大山深处的支教生活如何?他们有何思、有何想?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感受文字中的爱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