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 “偏才”“怪才” 被看见 被钟爱

6月13日,一项全球数学竞赛公布决赛名单,江苏17岁的中专生姜萍以第十二名的成绩晋级。记者注意到,进入决赛的前20名选手中,除了姜萍,其他人均来自北大、清华、麻省理工、剑桥等知名高校。此外,姜萍也是这项赛事举办以来第一位进入决赛的在读中专生。

(6月14日 澎湃新闻)

自学高等数学、服装设计专业、前30名里唯一的女生、入围选手都来自名校……中专在读生姜萍的故事颇富传奇色彩,很容易击中人心的软处。

我国中高考实行的是“总分规则”,这种规则具有一定公平性,但也易导致教师、家长要求学生将很多时间用于“补齐学科短板”,在升学竞争中获取“总分优势”,导致一些学生学科特长被漠视,独特天赋被淹没。姜萍突破“总分规则”出彩,很容易唤醒他们的遗憾。

同时,我国的高中教育分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两个类型,分别以培养研究型、技能型人才为方向。由于后者更重视技能课程建设,学生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的成绩往往相对差一些。姜萍“跨圈”出彩,自然会引发现象级流量。

姜萍出圈后,很多网友为她和她的老师点赞的同时,也有网友认为,她的事迹个体性很强,代表性不大。天赋加努力,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这样的看法,当然有道理,但这并不妨碍从中挖掘一些教育启示。

不妨设想一下,姜萍假如当初依靠分数就读普通高中,她会不会被“总分规则”所左右,被要求狂补弱势学科,失去自学“高数”的可能?假如没有遇到王老师这样的“异类”教师,她会不会仅循规蹈矩钻研技能技术?让更多仅在某一方面拥有天赋的孩子得到发展,教育、教师怎样更能有所作为?

理想的状态是,教育在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坚持“总分选人”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偏才”“怪才”的保护。而细分到教师身上则是,教师在做到公平待生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天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即使有着“总分评价”“学科责任”羁绊,也要努力看见与放手培养学生的特长,让更多“偏才”“怪才”不泯然众人、脱颖而出。张小军

2024-06-18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58727.html 1 3 期待更多 “偏才”“怪才” 被看见 被钟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