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张君青)《兰亭序》、青铜编钟、司南、甲骨文、后母戊鼎、越王勾践剑……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物进校园”活动在镇海蛟川书院进行。该活动将历史学科和数学、美术、劳技等课程紧密结合,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历史文物的机会。
学生们参考历史课本和图册中的文物图片,利用陶泥、黏土、木棒、竹片、纸板、砖头、瓦块等材料仿制文物,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心得体会和解说词,一件件“文物”从课本中的图片转化为精致的实物,超高的还原度引得众多师生驻足观赏,啧啧称奇。
现场,学生们将“文物中国”展区划分为政治与军事、经济与生活、科学与文化、民族与交融四个部分,为观展的师生提供一次全面、深入且有趣的中华文化体验之旅。每个展区都有独特的主题和展品,由学生担任的文物讲解员们引领观展的师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观展师生手持打卡的表格认真聆听,记录参观轨迹,领略五千年文化。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探索传统文化的奥秘。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亲手制作,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将更加珍惜历史遗产。
蛟川书院政史地组老师表示,坚定文化自信,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青少年要展现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开展这样的“文物进校园”活动,拉近了学生与中国古代历史的距离,同时也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