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六一” 幼稚一点 又何妨

“六一”将至,孩子们充满期盼的同时,不少“大龄儿童”也在用不同方式追忆童年。

(本报今日A04版)

于很多三四十岁的年轻父母而言,孩子过“六一”,自己也要陪着娱乐,所以这熟悉的节日,不“蹭”白不“蹭”。背后倒不全是贪玩的原因,而更像是找到了一个不显眼的释放窗口。

儿童爱吃的,大人们往往也爱吃;孩子爱玩儿的,父母们看着也心痒。在“六一”,孩子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吃甜食和高热量食物,是不是足够健康可以暂时放一放。作业可以不写,单词可以不背,心心念念的玩具与热闹的游乐场才是必需品,而家长在陪伴过程中也很难不被打动——被单纯的快乐感染,禁不住也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即便不再是儿童,也不会对儿童节陌生。在“自己不老、孩子还小”的年纪,再体验一把节日的快乐,简直是难得的放松,更有人戏言“做一天限定小朋友,可以让自己幼稚得理直气壮一点”。

成年之后,幼稚成为了毫无疑问的缺点,哪怕几年前还总是被夸为天真。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标准与规范,职场、生活与社会压力无处不在,虽然父母管得少了,但自我约束使得快乐指数持续下降。所以才有人说,学校的时光是最美好的,因为学生生活相对单纯,各种压力还不大。心理学研究表明,对现实的怀疑、不满、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往往会引发个体的怀旧情绪,怀旧与相关的消费活动,无疑就像镇痛剂,对人们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平时都不得不表现出成熟一面,幼稚一天不好吗?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就算你的长相过不了‘六一’,可你的收入可以啊!”年龄不重要,快乐才重要。

快速的社会变迁和生活变革,让很多熟悉的场景与体验都飞速流逝。在此背景下,人们很难不怀旧,更需要通过怀旧来解压。“六一”总是短暂的,释放压力、找到快乐却是永恒的命题。只要学会给自己解压,天天都是节日。

宋鹏伟

2024-05-31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55624.html 1 3 趁着“六一” 幼稚一点 又何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