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医生种药材、识草药……

这样的劳动课,学生爱了

学生们在野外辨识草药。通讯员供图

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叶定辉)学习中草药知识、种植中草药、辨识野生中草药、制作中草药足浴包……5月6日,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的医生们走进海曙区鄞江镇燕玲学校,把中草药主题劳动课堂搬到了学校的百草园,带领学生们领略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不知道!”“有点眼熟。”

“这是紫苏,春天生长,夏天繁茂,秋天开花结子,冬天枯萎凋零,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看着孩子们一头雾水的样子,医生揭晓了答案。

在百草园里,同学们一边聆听着医生的介绍,辨识野生草药,了解各种草药的习性和用途,一边拿着锄头,将紫苏、金银花、薄荷、贝母、夏枯草、车前草、麦冬、艾草等20余种中草药苗一棵棵地种到责任田里。

接着,在医生们的带领下,同学们走出校园,来到野外辨识中草药,认识了田野里的车前草、千金藤、覆盆子、金银花等野生中草药。

回到教室,中医院的医生教学生认识脚上的穴位,并用草药制成泡脚药包,让学生带回家送给长辈,以表孝心。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了很多的中草药,还知道了好多中草药的习性和药性。医生老师还带我们去田间采中草药,平时看着不起眼的‘草’,原来都是能治病的草药啊!这也让我越来越有兴趣去深入地了解它们。”501班马妙涵说。

据悉,燕玲学校将中医药文化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依托学校的地理位置和乡情特点,开发了约3000平方米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在其中打造了“八味药房”。此外,学校还开发了中草药校本材料《百草》,将中医药文化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实践探索融劳动精神、中医药文化、科学素养“三位一体”的中草药劳动课程,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劳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

校长王君亚表示,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学校以“大课堂+小社团”模式,以学科整合为途径,推进学校特色劳动课程建设,并依托“百草园+中医院”实践,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承持续力以及教育合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利用好‘百草园’,着力开发学校‘中草药’特色劳动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中草药,弘扬传统文化。”

2024-05-10 跟着医生种药材、识草药……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51771.html 1 3 这样的劳动课,学生爱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