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减负”也要关注 本职工作的过重负担

这几年,“教师减负”一直是个热点话题,不过大多数关注都聚焦在来自校外的“非教学负担”上。最近,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还专门印发通知再次强调将集中整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随意进校园的情况,相信这方面的负担将得到有效地清理。

然而根据笔者观察和体验,“非教学工作”仅仅是教师过重负担中的一部分,让教师不堪重负的主要源头还在于他的本职工作。按道理,认真踏实、精益求精地做好教师各项本职工作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一些不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育人模式以及不合理的考评标准、制度、机制的存在,学校之间、学校内部教研组之间、班级之间、教师之间极易陷入“过度消耗”的泥淖。

因教师本职工作所导致的压力负担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堪称“重”上加“重”,“卷”上加“卷”。且不说概念迭出、花样繁多、却又常常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的各种活动、研讨、培训、评比、考核占据了教师的诸多时间精力,单单层层传导的“应试”压力就让人喘不过气来。目之所及,不少高中乃至初中的双休日、节假日都被诸如“兴趣活动”“假期托管”“校园开放”等形式加以强化教育教学的“合理”利用,甚至连一些原来不屑于搞这套“县中模式”的省城名校也不得不卷入其中;有些地区、有些学校的高考、中考备考已经出现了“学科竞赛化”趋势,也就是将重点放在好学生的培优拔尖上,想方设法动用社会机构、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尤其是命题教师等资源来助力“涨分”;更有一些地区,统筹整合全区(县、市)的优质资源着力为一些有潜力拿到高分的学生保驾护航,以拼得“奥赛金牌”“高考(中考)高分人数”“清北录取人数”这些标志性辉煌成绩,博取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老百姓的满意。由此看来,学业焦虑、升学压力、办学竞争、发展评价等根本性、系统性的负担依然像“紧箍咒”“五指山”一样压在学校、教师身上、心上,相形之下,那些“非教学负担”其实算不了什么。

所以,要真正减轻教师过重负担,还得回归此项工作的初心和出发点,就是要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切实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全面尊重和维护教师的权利义务、专业地位、职业尊严。这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管理者提供更真挚的情感支持,也需要在全社会形成更为理性的氛围。无论校园内外,学校教育还是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积极转变育人模式,努力摆脱“唯分数”“唯考试”“唯招生”以及“绩效至上”“效率崇拜”的功利观,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并且以人为本的考核评价“指挥棒”,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教师“减负增效”“和谐生长”的良好教育生态,让学校教育回归本位,为广大教师“松绑”“减压”,让广大教师“轻装上阵”“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远方

2024-04-30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50218.html 1 3 “教师减负”也要关注 本职工作的过重负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