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少年从古诗词中汲取人生力量

4月27日,“诗汇三江 博雅少年”第二届宁波市青少年诗词雅会初选在全市11个分赛点同步进行,3200多名中小学生分高中组、初中组、小学高段组、小学低段组4个组别,参加了一场诗词大海选。相比去年第一届宁波市青少年诗词雅会近2000名中小学生参赛,今年的参赛人数增加了一千多名。

(本报今日A04、A05版)

三千多位参赛选手,同赴一场诗词雅会,作为语文老师,笔者深感欣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做。语文老师都知道,诵读诗词是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的一条捷径。想必全市的语文老师都乐意看到赛事的成功举办,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诗词,爱上语文课。但这并非举办“诗汇三江 博雅少年”诗词雅会的主旨,其宗旨体现在“博雅”两字上。

“博雅”一词来自于《诗经》,现在通常解读为学问渊博,品行端正。这就是说,赛事组织方希望通过举办诗词雅会培养一大批既有广博学问又品行端正的少年。从选手们在赛场上的表现看,他们对古诗词、诗人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有深入的了解,掌握的相关知识相当扎实丰富。如有位叫王梓涵的小学生已经会背500多首诗词了,有关诗词的学问够渊博的了。

更可喜的是,从记者采访中得知,相当多的参赛学生在古诗词中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懂得了如何面对得失、如何面对逆境的人生哲理。很有趣,这次获小学高段组最高分的冯芊芊、初中组第一名的马艺宁和高中段的王睿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都表达了对苏轼的喜爱,为什么?就因为苏东坡的乐观精神和豁达胸襟深深地感染了她们。王睿婷说,当其情绪低落时,读到苏东坡《定风波》中的这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马上就能振作起来。

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每位学生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关键在于如何面对?是一蹶不振还是奋起直追?是负气出走还是找老师、家长沟通?苏东坡的人生智慧,让孩子们对人生境遇的理解又多了一层不同的含义。

以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词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因为它们讴歌了真善美,抒发的是对祖国、家园、大好河山、爱情、亲情、友情等的挚爱深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形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人格底色和心灵世界。这就是我们的家长为什么热衷于从小就培养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督促孩子日背一首的原因所在。这也是主办方为什么要举办诗词雅会的目的所在,就是希望广大青少年在诵读古诗词中增长见识、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又能从中汲取人格力量、端正品行、确立正确健全的人生观。王学进

2024-04-30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50217.html 1 3 让少年从古诗词中汲取人生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