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死亡,可以让孩子更加珍惜生命。”“临近中考,我最主要的一条建议,就是务必保持从容淡定。”……4月《名师面对面》直播节目以清明节为契机,与屏幕前的家长们共同探讨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必要性与方式,引导孩子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此外,另两期节目聚焦中考生和幼小衔接阶段的家长,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
一起来看看这三期节目的“重点”吧。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林桦
4月第1期:《如何与孩子谈论生命与死亡》
嘉宾
屠剑巧 宁波市名班主任、鄞州区堇山小学教师
葛丽辉 鄞州区骨干教师、鄞州区堇山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问: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死亡这个话题,是否会导致悲观?有必要对孩子开展死亡教育吗?
答:死亡教育这个话题很有意义,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死亡常常是家长比较忌讳的话题。我朋友的孩子6周岁,上大班,这两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会偷偷地哭,妈妈问他为什么会哭,他说他不想爷爷奶奶死掉,也不想爸爸妈妈死掉,也不想自己死掉。这样的想法导致他都不想去幼儿园了。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孩子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从而产生负面情绪。
问:那怎样和孩子谈论生死话题呢?
答:3岁以下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死亡的含义,特别是死亡的不可抗拒性和普遍性。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诉他们“这个人不见了”,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借助秋天的落叶、枯萎的花朵、死去的小鸟等,以一种比较浅显的方式让孩子明白死亡的自然性。
其次,可以用生动的绘本故事或电影引导孩子,了解生命的起源、成长和消亡。
第三,生活中有很多契机,可以和孩子谈论死亡。比如当亲友去世时,孩子可能会感到悲伤、恐惧或困惑。通过和孩子谈论死亡,可以提供一个情感疏导的机会,让他们表达感受并获得安慰和支持,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增强心理韧性。
4月第2期:《如何应对2024年中考》
嘉宾
章剑雄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宁波市曙光中学教师
童红霞 宁波市名教师、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副校长
问:2024年全省统一命题的中考,跟原来大市命题的中考会有什么变化?
答:2023年及之前,11个地级市单独命题(偶有舟山嘉兴、金华义乌联考),一般由大市教研员领衔把关,多年来各个地区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中考评价体系。虽然全省同一本课标,但各地考卷的呈现形式和考查的知识热点、方向,甚至评卷模式百花齐放。2024年全省统一命题,“公正公平”是原则和基础,体现“双减”成果,相应的变化大致有:①命题依据为“22版课标”;②命题人员来自各地抽调,层次不同;③卷面试题去“区域特色化”。
问:最后2个月,考生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所提升?
答:以数学来说,中考的实质是学业和选拔两考合一,整卷至少七成是基础题,两成中等题,其余为用于选拔的压轴题。学科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在最后复习阶段强化训练基础题,学习较扎实的学生首先也是确保基础题不丢分,复习中尽可能一题多解,让思维发散、深远些,中等程度以上的区分题大多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题,大家都没有见过、做过,需要学生有自身的深度思维。最后阶段,希望学生们务必保持从容淡定,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手忙脚乱。
4月第3期:《幼小衔接,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嘉宾
范建君 宁波市名园长、江北区实验幼儿园园长
乐碧云 宁波市名校长、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问:上小学之前,要让孩子学拼音、识字吗?
答:为了缓解孩子刚开学的学习压力,缓解家长的心理压力,可以提早接触,不建议花大力气系统学习。因为汉语拼音的作用也就是帮助识字。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提早识字,识字方法要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规律。比如,借助家中的物品、街边的商店招牌、公交站牌等,通过这些日常接触的汉字来帮助孩子识字。
但是,不建议提前学习写字。因为手指小肌肉群发育还未完全,一年级也是提倡口头作业为主,书面作业为辅,握笔一旦错误,不良习惯很难纠正。家长也不要教孩子扳手指算数,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
五月份
《名师面对面》精彩继续
●5月10日《中考临近,名师分享提分策略》
嘉宾
郑燕 宁波市名师、海曙区储能学校丽园校区党支部书记
何秀凤 宁波市名师、余姚市初中科学兼职教研员
章宁 宁波市名师、高新区信懋中学教师
●5月17日《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
嘉宾
陈元隆 宁波市数学名师、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高级教师
孙惠惠 宁波市数学名师、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高级教师
●5月24日《名师和大学生一起聊聊高考那些事》
嘉宾
欧阳凯 省特级教师、慈溪中学正高级教师
张志祥 宁波市生物学名师、惠贞高级中学生物学教研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