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 课堂开到 田间地头

在油菜花地写生。

学生收割榨菜。

春日暖阳,微风拂面,正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在宁波的多个校园,师生们也和春天“约会”,把课堂搬到了春光里。那些走出教室的教学活动,给予了孩子们不一样的收获。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万建刚

余姚市陆埠镇中心小学 把写生课搬到油菜花田

“平时的美术课上,我们都是照着照片画,只用一个角度观察事物,但在劳动基地能通过多个角度观察这些植物的特点。”4月9日,陆埠镇中心小学一堂“田间的植物写生”结束后,404班傅钰涵同学开心地展示着她的油菜花写生作品。

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上课呢?原来,前几天的课间,有个同学拿着一幅作品去找美术老师:“老师,我画的土豆像不像啊?”

“像,像!”章双双老师一边夸奖,一边想:学校的劳动基地里不就种着土豆、油菜花吗?为什么不带他们去现场写生呢?于是,课后服务时间里,章双双约上美术组的何南飞老师,带着孩子们奔向“蓝水农趣园”劳动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植物写生课就快乐地开始啦。

两位老师分工合作,一个负责“土豆派”,一个负责“油菜花香”,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植物的形态和特征。

“要注意油菜花的叶子、花朵、茎干等部分的形状,大小和纹理等细节也要关注。”章老师指着油菜花提醒学生。而学生们则围绕在油菜花周围,认真观察,不时用笔在纸上记录。

何南飞老师引导学生们如何捕捉土豆的轮廓和比例。“先用笔轻轻勾勒出轮廓,再逐步描绘细节和纹理。”

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陆续完成了作品。他们的作品画面饱满,线条流畅,生动地展现了植物的形态和特征。章老师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我觉得到室外画画可以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油菜花的结构,还可以摸着它闻花香。”603班王圣铫表示,真想每天都有这样的美术课。

余姚市小曹娥镇中心小学

劳动课收割榨菜

“看!这颗榨菜真漂亮!”“这颗榨菜是双胞胎兄弟啊!”……近日,余姚市小曹娥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收割榨菜,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在欢声笑语中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劳动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它可以让孩子们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引导孩子们走上研究探索的道路,令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为此,学校利用校园空间开辟了孝德农场,打造出一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主要用于种植地方特色农作物——棉花和榨菜。

4月,榨菜到了成熟期。同学们走进劳动基地,在施燕老师的带领下,一个个撸起袖子,戴上手套,有的割菜,有的掰菜叶,不一会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榨菜都被剃去了“头发”,堆成了一座榨菜山。

“我们春种棉花秋种榨菜,‘棉菜’轮作模式已成为校园一大特色,同学们在种植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会合作、收获快乐、茁壮成长。”陈海云校长说。

2024-04-12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47190.html 1 3 不负春光 课堂开到 田间地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