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最好的安排

从前,我总爱骑车上班。因其自由便捷,又经济环保,可谓一举多得。

前几日早晨,刚骑出小区大门没多久,电瓶车后轮便莫名泄气。折返回家充气,任凭打气筒打得呼呼作响、烫手发热,后轮“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地瘪着,后来才知是轮胎老化了,得换新胎。眼看上班要迟到,我急忙奔向小区对面的公交站,总算踩着点赶到了单位。

无奈之下改乘公交,沿途密集的停靠站、红绿灯,再加上宁波公交无红灯也礼让行人的文明行车,一路走走停停,心里感觉一路停车的时间比行驶时间还长。原本骑车20来分钟的路程,足足多花了近一倍时间才到单位,颇有坐“蜗牛车”上班的滋味。因网购的新轮胎未到,此后几天我不得不提前出门。

但接连乘了几日公交,我倒慢慢品出了其中妙处。这几天宁波气温骤降,仿佛夏冬无缝衔接,街上不少人穿上了羽绒服。一早出门,我不必再戴手套、口罩……全副武装地迎着寒风骑行。坐在暖洋洋的公交车里,冬日暖阳透过车窗洒在身上,手脚尤其是膝盖暖和异常,总算免去了骑车时被冷风直吹、往衣缝里灌的苦楚。

还有一点,感受颇深的,是骑车上班,神经需高度紧绷、集中注意力。马路上车水马龙,为了赶上班时间,骑电瓶车的如同在赛道上一般,你追我赶,都骑得飞快,稍一走神便可能相互碰到,或者在转弯过十字路口时,与“大眼睛”机动车剐蹭,甚至撞到突然蹿出来的行人。而坐公交时,只要别忘了到站下车,脑子是放空的自由的。车厢里不少人低头刷手机,我唯有羡慕,只因自己在车上一看手机就晕车。但这样也好,正好借着这段慢下来的时光,一路构思新作、打打腹稿,反倒成了难得的“碎片思考”时刻。

原来,从骑车到乘车上班,这场看似无奈的改变,却未必是坏事。生活中许多身不由己的选择,乍看是被迫偏离了原来的生活轨道,实则可能藏着一种别样的美好。电瓶车换上新轮胎后,又可以自由骑行了,而我却爱上了坐公交上班。遐想开去,古往今来,多少人遭遇逆境,不得不无奈转身,却在困顿里走出了另一番天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政治抱负遭受重创,看似面临人生绝境,他却躬耕东坡、寄情山水、顿悟人生,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且以《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活出了通透自在的人生。而科学家钱伟长本是文史奇才,高考文史近乎满分,却因九一八事变后山河破碎的家国危局,无奈放下心中挚爱,立志以“科学救国”转攻物理,从零开始刻苦钻研,终成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

由此可见,生活中有些无奈的选择,或许正是人生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