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让城市服务更贴心

三江热议

王军荣

医疗信息查询、挂号预约,提供轮椅租赁、纳凉休憩、爱心预约服务……11月2日,宁波轨道交通8号线市中医院站“暖心健康路·Yi程相伴”志愿服务驿站正式启用、青林湾站服务上新,多举措“温暖回家路”。

11月4日《宁波晚报》

如今,地铁已不再满足于“运送乘客”的单一功能,而是逐渐成为便民惠民的“综合体”。“地铁+”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便民服务的延伸与拓展。这种打破行业边界的服务融合,让城市变得更贴心、更温暖。

“地铁+”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建立在对市民需求精准洞察基础上的创新实践,需要因地制宜推进。例如,市中医院站结合周边医疗资源特点打造“地铁+医疗” 服务,但若换作商业密集区或学校周边的站点,则需匹配不同的服务内容,盲目照搬显然行不通。同时,“地铁+”模式的落地,离不开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紧密协作——唯有凝聚多方合力,才能让便民服务更精准地对接市民需求,真正发挥实效。

或许有人会质疑:地铁的核心职责是保障交通出行,只要做好运送服务即可,没必要额外推行“地铁+”。其实,只要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便会发现“地铁+”绝非多此一举。它通过延伸服务场景、丰富服务内容,不断递增乘客出行的幸福感,完全契合便民服务的宗旨。城市服务不应是简单的流程化操作,而需处处体现温度与人文关怀,而这一切,都要通过细节来传递。

随着实践的深入,“地铁+”服务模式必将衍生出更多样化的形态,让地铁与市民生活的联系愈发紧密,让市民随时随地感受到城市独特的温度。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从不缺少宏大的发展规划,难能可贵的是像“地铁+”这样,将贴心与关怀精准送到市民的身边、心里。

“地铁+”的探索,为城市便民服务树立了标杆。其他职能部门不妨借鉴这一思路,从群众需求出发,打破服务壁垒、创新服务模式,让城市服务的温度渗透到更多生活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