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铅字, 渗入我的生命

□梅海群

与《宁波晚报》真正“对话”是从上世纪末开始的。阅读泛着油墨的报纸,闲暇时投稿,那一篇篇文章如一片片“豆腐块”,以其迷人的铅字气息,渗入我的生命近30年,同时也看见晚报在陪伴中的成长。与之发生交集的逝水般的日子,在沉淀中焕发墨香。

晚报见证过我的青春。毕业1年后,我的《分享“寂寞”》刊登在晚报“美化生活”版。那是1999年12月24日,一个平凡而特别的日子,遥远而清晰地嵌在我的见报统计表里。从求学生涯一路走来,因热爱文字而自洽的心被“看见”而愉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副刊版面,自2000年2月起,《真爱“无声”》《不拘形式的缘》《文章与生活》《映山红》《形象即学问》《别样的憧憬》《漫步影楼》等,娓娓道出我的思虑。我的文字也出没于“三江夜话”栏目:《现代生活没有电视行不行?》《你看不看当今的长篇小说?》《谈恋爱物质基础重要吗?》《选择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人活千岁好不好?》《暑假让孩子独自外出好不好?》《“谢师宴”该不该摆?》,仿佛时代深处一串串涟漪,与读者们无声交流。那些年,我被评为“积极通讯员”“优秀通讯员”。

文字总是在场,从不辜负。随后的一年年,我参加过晚报各类征文,与副刊更紧密地互动。在春天,采一朵《映山红》;走过夏季,品读《杨梅红了》;回味童年,《怀念看露天电影的岁月》;在租住过的小区边,凝望那位《做面的女人》;工作中,遇见《平易近人的上司》,于是懂得《启航的方向》;现在,正是秋季,窗外桂花香溢,而我文字里的《八月桂花香》似乎更香;听一听《电话那头》的《办公室协奏曲》……打捞生活中的亮光,指引我的文学梦。犹如细密的针线,那些文字缝合在流水般的日子里,仿佛质朴的年代从未逝去,而未来依然明亮。

走走停停,文字馈赠于我的是热切的目光。2004年《晚报,见证了我们的爱情》荣获征文比赛三等奖,同年,“我当一天总编辑”征文中获“金点子”奖;2014年12月,《一家三口都是晚报作者》在“我与晚报20年”有奖征文中获三等奖。无论与《追求自由的猫》和《不速之“犬”》相见,还是来一道《糖醋排骨变形记》,《不甘只为灰尘战》。唤醒我的是《当孩子哭的时候》《父亲来了》的 《一天一点正能量》……尽管生命的底色《淡,如泉水》,却在文字领航中让《内核》更稳。《书是我人生的媒介》,在晚报的托举下得以实现。

2016年,因连载6期《我的推销日记》,与“失散”多年的同事重逢,仿佛时光回溯。多年阅读与写作,让我安心《做一个无用之人》,怀念《粽香悠悠》或是《松花漫漫》,感受积极的《回应》是那么美好。2024年,和父亲一起去《拔笋》;2025年,回望《老底子过年》……

那些时候,我是“梅子”,是“慕雨”,也是我自己。我在无所不在的熵增中修炼,用文字打捞自己,也看见晚报逐渐壮大、丰富,也将在陪伴中走向第40年、第50年……

因为晚报,我与站在文字背后默默付出的编辑、默默阅读的读者、其他写作者相遇,亦师亦友,在同频中共鸣。也因为晚报,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