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女儿在家主动做家务,见了熟人会笑着打招呼,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说起女儿袁女士(化姓)的转变,家住鄞州区姜山镇同三村的刘阿姨语气里满是欣慰。
今年32岁的袁女士,曾被精神分裂症折磨十余年:幻听与被害妄想如影随形,让她不愿服药、抗拒交流,连基本的个人卫生都难以维持。雪上加霜的是,她还患有糖尿病,躯体与精神的双重煎熬让她日渐封闭。刘阿姨年事已高且视力不便,丈夫靠打工勉强支撑家用,不仅要承担高昂医药费,也因忙于生计而无力时刻监督女儿病情。最终,这个普通家庭深陷“出院-失访-再住院”的恶性循环。
通过重点摸排与家庭医生签约工作,鄞州区姜山镇茅山卫生院发现了袁女士的困境。在社区精防医生牵线下,袁女士一家与同三村卫生室的多学科家庭医生团队正式签约,一条串联“医院-社-家庭”的健康守护链就此形成。这支团队由全科医生、精防医生、社区护士组成,必要时还会联动心理咨询师上门支援,从健康评估、转诊协调到用药指导、风险管控,全方位覆盖患者需求。
针对袁女士出院后易断药复发的痛点,团队协助她前往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规范治疗,并联合公安、村干部上门随访,定制“长效针剂治疗方案”:从每日服药改为每月一针,今年9月更升级为半年一针,彻底解决了监管难题。
除了精准医疗干预,2022年,袁女士还加入了茅山卫生院“荷塘悦社”同伴支持项目。插花、绘画、创意手工等每月一次的活动,让她在病友互助中慢慢打开心扉。
据了解,茅山卫生院还为签约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年度免费体检,涵盖内外科、血常规、B超、心电图等项目,同时组织家属联谊会,给予患者躯体与精神的双重关照。从“躲着走”到“笑着迎”,袁女士的转变,正是家庭医生“全人管理”理念的生动体现。
“这些患者最怕的是孤独与忽视,家庭医生就在身边,我们不仅是健康‘守门人’,更要成为他们重返生活的‘摆渡人’。”该院精防医生陈亚君说。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平建明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