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套路”婚礼的“减法”与“加法”

三江热议

曲征

本报曾报道过的00后姑娘华星辰,那个热心公益的女教师,10月25日正式步入婚礼的殿堂。今年8月,华星辰与丈夫陈宗凯缩减婚礼预算,将10万元经费换成1076份“文明乡风礼包”,化作乡村孩子的开学惊喜。在他们的婚礼上,没有奢华布景,也没有铺张宴席,却用熟悉的“节俭风”“乡土情”,为当地婚俗注入文明新风。

10月27日《宁波晚报》

毋庸讳言,如今不少地方的婚礼,似乎陷入了“比预算、拼排场”的怪圈:奢华的舞台布景、满桌吃不完的菜肴,让“喜事”渐渐变了味。新人背负经济压力,宾客碍于面子前来随礼,婚礼成了“负担”而非“祝福”。而女教师华星辰与其新郎的婚礼,没有奢华装饰,却有手工布置的温馨;没有铺张宴席,却有“光盘打包”的自觉;没有商业礼品,却有满是乡土味的特产集市。这场“节俭风”婚礼,用“减法”减去了排场,用“加法”加上了真爱、乡愁与文明。

这场婚礼的“减法”,减的是浪费,不减的是心意与尊重。有人觉得“婚礼要体面,就得花钱多”,可华星辰夫妻偏不这么做。他们亲手布置现场,让每一处细节都藏着用心;用公筷公勺供宾客自主取餐,从源头避免“菜多吃不完”;更“反套路”地提前放好环保打包盒,主持人一句“吃不完打包回家”,打破了“婚宴打包不好意思”的老观念。宴席后,整洁的盘盏、宾客从容打包的身影,还有那句“这不丢面子,反而是种美德”的赞叹,都印证了节俭不是“抠门”,而是对资源的珍惜。当新人把精力放在“让大家吃得舒心、不浪费”,而非“让场面够气派”时,这份不掺杂质的用心,比任何奢华装饰都更显爱情的重量。

这场婚礼的“加法”,加的是乡愁,是对家乡最深的告白。宴席的菜品没有选择千篇一律的“鸿运当头”“富贵圆满”,而是把塘溪的山水与文化藏进菜名里:“风堇谷・山风清新沙拉”让人想起风车公路的清风,“童村・金榜题名状元糕”诉说着“教授村”的底蕴,宾客每尝一口,都是一次“味觉游塘溪”。他们还在现场办起“塘溪特产小集市”,笋干、梅干菜等带着“泥土芬芳”,成了比喜糖更有意义的伴手礼。华星辰夫妻把对塘溪的爱,揉进菜名里、摆进集市中,让私人喜事变成了家乡文化的“窗口”,这份乡愁,让婚礼有了打动人心的温度。

更难得的是,这场婚礼做的“减法”与“加法”,为年轻一代立起了婚俗新风的榜样。华星辰把10万元婚礼预算换成1076份“文明乡风礼包”,用“不洋气”的乡土元素替代奢华布景,她其实在回答一个问题:年轻人的婚礼,该追求什么?如今,“天价彩礼”“婚礼攀比”仍让不少家庭承压,而这对00后夫妻用行动证明,婚礼的仪式感,不是靠钱堆出来的,而是靠心意筑起来的;婚姻的幸福,不是靠排场“秀”出来的,而是靠“彼此负责、珍惜生活”的初心守出来的。

有人说,婚礼是人生最重要的仪式。可“重要”不等于“昂贵”,“仪式感”也不等于“大排场”。最好的婚礼是“有意义”的——对彼此有爱,对家乡有情,对文明有礼。而这份“有意义”,正是当下婚俗最需要的“新风尚”。

2025-10-28 三江热议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42806.html 1 3 “反套路”婚礼的“减法”与“加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