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奶奶”不妨在全国推而广之

近日,鄞州的“共享奶奶”作为中央社会工作部“夕阳红”志愿服务计划代表,在2025年全国“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展示。“共享奶奶”为何能登上全国舞台?其背后的故事,温暖而充满力量。10月20日《宁波晚报》

在宁波鄞州区清泉社区,每天傍晚,白发苍苍的“共享奶奶”们牵着孩子们的手走出校门,已成为一道动人的风景。从袁佩君奶奶一个善意的承诺开始,这项源于邻里互助的志愿服务,如今已登上全国“敬老月”的舞台,其温暖内核与成功实践,昭示着它不应只是鄞州的独好风景,更应成为全国范围内可借鉴、可推广的社区治理良方。

“共享奶奶”的成功,在于它精准切中了当代社会的两大痛点:双职工家庭的“接送难”与老年人退休后的“价值感缺失”。它绝非简单的“看孩子”,而是构建了一种“老幼共融,邻里互助”的可持续生态。在这个生态中,年轻父母获得了喘息的空间与奋斗的底气,老年人在付出中重拾社会角色与精神慰藉,孩子们则在“隔代亲”的温情中收获了超越血缘的关爱。这种基于信任与奉献的“温暖循环”,正是当下邻里关系中最渴求的黏合剂。

更为深远的是,“共享奶奶”为破解“一老一幼”这一重大社会课题提供了极具智慧的基层实践样本。我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同时随着三孩政策落地,育儿压力日益凸显。“共享奶奶”模式巧妙地将这两大挑战对接,让“夕阳红”温暖“朝阳红”,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代际情感的和谐共鸣。它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钥匙往往就藏在社区内部,在于激活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善意与互助潜能。

鄞州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其可操作性与旺盛生命力。从2018年一位奶奶的“举手之劳”,到如今拥有数百名志愿者的成熟团队;从一个社区的自发行为,到成为中央社会工作部推介的代表项目——“共享奶奶”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与规模的扩容,其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均已探索出可行路径。这为全国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因此,是时候让“共享奶奶”的暖流汇成全国范围的春潮了。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借鉴这一模式的核心精髓,而非简单复制。政府部门、社区组织需积极引导,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与活动空间,同时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更多“袁佩君”站出来。推广的关键在于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区文化,让互助成为一种风尚,让信任重新扎根于邻里之间。

“共享奶奶”手中牵起的,不仅是孩子们的小手,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纽带,让这道温暖的风景从宁波出发,流淌过江南水乡,蔓延至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使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因这份质朴的温情而更加坚韧、更加美好。

晚报评论邮箱:nbwbplpl@163.com

2025-10-21 苑广阔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41502.html 1 3 “共享奶奶”不妨在全国推而广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