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0载 6任队长接力

把爱心助学 做成“传家宝”

受助同学写来的感谢信。记者 边城雨 摄

执法队员与学校师生在交流。记者 边城雨 摄

“我们会把这份爱心一直传递下去,愿孩子们好好读书,都能拥有闪闪发光的未来!”9月25日下午2时,高新区信懋小学会议室里暖意融融,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四中队副中队长刘灏将4份助学款,逐一交到4名中生手中,掌心的温度伴着嘱托,成了孩子们中秋前夕最暖的礼物。

这场温暖的约定,已延续了近20年;从第一任队长到如今的第六任队长,6任中队长接力守护,让“助学”成了该中队从未中断的 “传统”。

一次巡查让他们决定:“得帮孩子一把”

事情要从2005年说起。时任高新区城管局(后改为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队)梅墟中队(后更名为四中队)队长的傅江,在辖区巡查时路过一家杂货铺。推开门的瞬间,他被眼前的场景揪紧了心:昏暗的屋里只亮着一盏瓦数极低的灯,一名小学生趴在简陋的木板床上写作业。

上前询问才知,这家人生活拮据,连给孩子搭一张像样的书桌都难。傅江和同行队员当即决定:“得帮孩子一把!”他们凑钱买了台灯、文具,第一时间送到学校。该中队的队员们在后续走访中又发现,信懋小学和初中里,还有不少家庭困难的学生。

“不如我们长期帮下去!”傅江随即和学校商定:每年固定资助4名学生(小学、初中各2名),名单由学校筛选推荐,每学期给每名孩子发放1000元助学款,费用全由队员们自愿捐助。这一约定,从此扎下了根。

6任队长交接:“助学这事儿,可别忘了”

20年来,该中队的中队长换了一任又一任,从傅江到如今的刘灏,前后6人,但“助学”的接力棒从未掉过。“每次交接工作,前任队长总会特意提一句,助学这事儿,可别忘了!”刘灏笑着说,其实不用提醒,这份责任早刻在了中队每个人的心里。

今年开学刚过,队员们就主动凑齐了助学款,就等着学校通知送过来。其中受助的初中生小洪,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可母亲常年患病需服药,爷爷奶奶身体虚弱,全家生计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支撑,上学的费用曾让他偷偷发愁。接过助学款时,他攥着信封的手指微微用力,声音带着些许哽咽却格外坚定:“谢谢叔叔阿姨,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钱不多,但这份心意能给孩子温暖,更能帮他们守住读书的希望。”信懋小学的老师感慨,20年里,队员们从不是“送完钱就走”,逢年过节还会问起孩子的近况,“他们就像孩子的‘编外家长’,这份牵挂,比钱更珍贵。”

20年来,有的受助孩子已走上工作岗位

在四中队的档案室里,藏着一叠泛黄却平整的信纸——这是20年来,受助孩子写来的感谢信。信里没有华丽的辞藻,稚嫩的笔迹里满是真诚——

“资助我的叔叔,我今年期末考了全班第二名,爸妈特别开心,让我一定要谢谢您!我以后要考个好大学!”这是2021年,一名受助小学生写来的信。

“叔叔,这学期我数学没考好,有点难过……”这是2019年,一名受助同学写来的。队员看到信后,立刻和老师沟通,帮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不久孩子成绩就提高了,如今孩子已是一名高中生了。

“将来我走向社会后,也要像叔叔们一样帮助别人。”有的受助学生这样写道。

这些信,队员们都仔细收着,翻看时就像看着“自家孩子”在慢慢长大。截至目前,已有 42名受助学生顺利考入高中、大学,有的还走上了工作岗位。

助学仍在继续,将照亮更多孩子的求学路

“作为执法队伍,既要守好‘法治的边界’,更要揣着‘为民的温度’。” 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说,四中队的爱心助学,正是“执法为民”最生动的体现——助学从不是“额外负担”,而是执法工作的自然延伸。

这些年,该大队一直践行“执法+服务”的工作模式:在巡查工地时,会关心工人的生活需求;看到市民求助,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而这场持续20年的助学,更是把“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里。“用服务拉近距离,群众才会更理解执法的初衷,执法工作也能更顺民心。”

如今,又到了秋意渐浓的季节,四中队的助学之路仍在继续。20年的时光里,改变的是中队长的名字,不变的是掌心的温度和坚守的初心,这份温暖还将照亮更多孩子的求学路。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李登元

2025-09-26 跨越20载 6任队长接力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7961.html 1 3 把爱心助学 做成“传家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