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新规征求意见: 算法该有温度,规矩要见人心

阿拉有话

丁慎毅

点一份外卖,如今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这份寻常背后,连接着平台、商家、骑手和消费者四方的复杂生态。

9月24日起,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聚焦平台收费、促销行为等重点问题,帮助外卖平台企业规范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减轻商户经营负担,引导平台企业公开有序竞争。

政策初衷很好,可大家心里也打鼓——会不会又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算法不能只算效率,还要算人情。

平台用算法派单,本是为了提高效率。但骑手小张的经历让人揪心。他曾因连续送单超过4小时被系统提示“疲劳”,可若真停下来,收入立马断档。新规要求平台对长时间工作的骑手发出提醒,这固然是进步,但若缺乏后续保障,提醒就可能沦为形式。

真正的改变,需要触及算法背后的逻辑。比如,恶劣天气的订单,系统能否自动加成补贴?骑手的连续工作时长,能否与派单强度挂钩?算法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指令,而应该有温度、懂体谅。就像一位老骑手说的:“我们不怕辛苦,怕的是辛苦不被当回事。”

商家要活路,不只是低价一条路。

街角那家小面馆,老板老王最近愁眉不展。平台促销活动一拨接一拨,他若不参加,单量骤减;参加了,利润薄如纸。新规明确禁止平台强制商家参与促销,这给了“老王们”喘息的空间。

但光有“禁止”还不够。老王最期待的,是能自己控制接单量,忙不过来时少接几单,闲时多接几单。新规提出的“接单控制提示”若真能落地,相当于把经营自主权还给了商家。更重要的是,中小商户需要组织起来发声,避免在平台面前“单打独斗”。

消费者要放心,透明比便宜更重要。

消费者李女士发现,同一家店的外卖,总比堂食分量少。她更担心的是食品安全:“有些店铺连实体门面都没有,后厨干不干净全凭运气。”新规要求平台严格审核商户资质,推动“明厨亮灶”,这是好事。

平台要长远,生态健康比短期流量重要。平台追求流量无可厚非,但若把商户和骑手当作“耗材”,生态迟早失衡。新规要求平台公示收费明细、禁止隐性加价,直指痛点。但若平台仅把合规视为成本,设法绕道而行,规则就会落空。

规矩要落地,关键在“动真格”。

好政策最怕“雷声大雨点小”。如何避免合规空转?一方面,监管要升级,不是简单看平台有没有贴公告,而是看数据是否真实透明、骑手满意度如何、商户成本是否真的下降。另一方面,需要引入第三方审计和公众监督,让“表演式合规”无处藏身。

2025-09-25 阿拉有话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7576.html 1 3 外卖新规征求意见: 算法该有温度,规矩要见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