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高
9月23日下午,2025年宁波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在宁波爱心公园隆重举行。活动以“爱心宁波 尚德甬城”为主题,通过道德典型交流、爱心展厅启用、城市爱心共创三大篇章,展现宁波市公民道德建设成果,礼赞凡人英雄,传递温暖力量。
9月24日《宁波晚报》
三位道德典型的故事如同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明珠。樊丹阳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信继红用坚守诠释爱情真谛,孙益辉以食堂温暖的哥群体——这些看似孤立的善举,实则构成了城市道德生态系统的关键节点。现代城市往往注重硬件建设的高楼大厦,却容易忽视道德软实力的培育。宁波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正试图将分散的道德资源整合成系统化的文明工程。
爱心公园展厅从100平方米扩展到400平方米的升级改造颇具象征意义。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扩容,更是道德建设思路的拓展。互动式展厅实现了从“观看”到“参与”的转变,让道德教育从静态的博物馆搬进了动态的生活实验室。尤其“校地共育”模式的引入,让好人故事成为跨越年龄的共鸣曲。
“城市生花”计划展现的系统思维更值得深思。六大项目覆盖多维度,如同为城市文明建设绘制了立体地图。其中“爱心轮值计划”打破了道德建设仅是政府职责的旧观念,构建了多元主体共治的新格局。当企业、组织、个人都成为道德建设的轮值主角,道德就变成了可触摸、可参与的生活日常。
“咖啡续杯计划”是充满智慧的道德激励创新。一杯咖啡的传递,构建了市民与道德典型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轻量化、日常化的礼遇方式,远比隆重的颁奖典礼更具持久感染力。它暗示着:对善行的回馈不必总是轰轰烈烈,也可以如咖啡香般细腻绵长。
宁波的实践给我们重要启示:城市文明建设正在从“盆景打造”向“生态培育”转型。从助人为乐到敬业奉献,从家庭美德到社会公德,每种善行都是道德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
每个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坐标。高楼大厦定义城市的高度,经济数据衡量城市的速度,而道德厚度才决定城市的温度。当道德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城市才能真正实现从外在美丽到内在文明的升华。
这场交流活动的举行,恰是城市道德建设新篇章的开启。道德之光如何持续照亮城市未来?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个市民的日常选择中,藏在制度设计的细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