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宁波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海风轻拂,碧波万顷。9月16日,第六次长三角康养旅居发展大会在此启幕。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老年人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长三角康养旅居首发团启航。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行业会议,而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在康养领域的重要落地。作为大会承办地,象山这个位于浙江东部沿海的县城,为何能够成为长三角康养旅居产业的重要节点?
天时:银发经济崛起,长三角急需康养新空间
长三角区域正在经历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以上海为例,2024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40%,每5人中就有两位是老年人。
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有大量“低龄活力老年人”,他们有钱有闲有追求,消费观念新,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要求。传统的养老院模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康养旅居成为新选择。
长三角康养旅居产业联盟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发布300个长三角旅居养老地和100个健康养老目的地,区域合作需求迫切。
譬如浙江湖州与上海虹口区建立“湖虹”跨区域合作,长兴县水口乡“五包服务”,仅去年就吸引长三角老年人200多万人次,金华磐安打造“沪上人家”,为沪上老人量身定制异地居家养老……各地主动作为,时不我待,象山大会正是这一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地利:北纬30°的天然优势,山海资源的康养价值
象山与佛罗里达、墨西哥湾、夏威夷三大世界疗养胜地同处北纬30°黄金海岸线,这一地理优势成为其发展康养旅居的天然资本,亦是“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美誉的由来。
根据宁波市生态环境气象中心、象山县气象局2023年发布的《象山北纬30°“海上两山”最美风景道气候生态评估报告》显示,象山各景区旅游适宜等级为基本适宜及以上的比例均超过90%,湿润指数在1.5至2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80%,特别适宜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养康复。
同时,象山还是大气自净的天然氧吧。据监测数据统计,象山大气自净能力指数高达23.3平方公里/年,为浙江省最高水平,比省内其他地区高出约30%。这意味着象山的空气污染物扩散能力特别强,对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健康尤为有益。
此外,还有海洋疗法的独特优势。象山拥有661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925公里海岸线,海洋空气中富含负离子和微量元素。
宁波市生态环境气象中心专家指出:“象山是长三角地区不可多得的康养宝地,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了国际疗养胜地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象山能够吸引大量上海、杭州等地康养人群的主要原因。”
人和:政企学研协同,构建康养旅居生态系统
当天的大会现场,一系列签约授牌仪式令人瞩目。这些合作不是简单的形式,而是深度的产融结合和产业创新。
政企合作方面,浙江银龄康养产业研究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象山县民政局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将直接推动康养产业与教育、科研、医疗、保险的深度融合。
金融创新方面,交通银行养老金融部总经理李利在演讲中透露,该行将持续探索养老理财、养老保险、养老信托等多元化金融产品,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助力构建“金融+康养”综合发展新模式。
标准建设引领方面,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李勇强调,《旅居养老基地等级评价规范》团体标准的发布和中国质量中心认证的引入,建立跨省互认机制,为长者走出去提供制度保障,让象山和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康养服务有了可量化的评价体系。
跨区域协作方面,长三角老年助餐供应链、沪象智能康复设备、旅居养老等多个企业合作项目进行签约,同时,上海市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普陀区、宝山区的民政部门与象山县民政部门共同启动“象沪暖阳,奔赴山海”合作计划,明确将从“康养旅居示范基地”“人才培养与交流中心”“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康养产业生态圈”“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五大维度深化合作,构建沪象康养旅居合作新模式。
象山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是简单地把老年人接来住几天,而是要打造一个完整的康养产业生态。从人才培训到金融服务,从标准制定到科技应用,每一个环节都在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