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初升,片片晚霞还徘徊着。
“你是落在我肩上的云,随风飘飘吹来了回忆……”动听的歌声悠悠地传来。
总喜欢在月夜思念一段往事,也喜欢在散步时看五彩的云霞……这时,总会有一位难忘的人走进记忆里来,她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周彩云。
她的名字,真的像彩云一般,缤纷了我的童年。
1966年,懵懵懂懂的我背着崭新的书包,跟着爷爷走进了现在慈城的孔庙(那时称慈城镇中心小学)大门,走进周彩云老师任班主任的一甲班教室。
教室里已经有好多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报到了,怕生的我躲在爷爷的身后不知怎么办,只听见温暖的声音轻轻地在耳边响起:“小朋友,让爷爷回家好吗?”从来没听过这么好听的普通话,我离开了爷爷,周老师拉着我的手把我领到了座位上。
从此,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在我和老师间发生。
记得开学后的一个上午,天气晴朗,老师把我们一年级的三个班级带到了收割完稻谷的田头上课,上课的内容就5个字:人民公社好。秋后的空气很干燥,临近中午,气温又上升了,坐在田埂上的我有点烦躁了,不知不觉中,抠着鼻子的我突然流出来很多血。因为还在上课,胆小的我偷偷地用手背在脸上乱擦,回家路上老师发现了我满脸的斑斑血迹,把我带到了她的家。中午老师很忙,几个子女都等着吃中饭,但是老师仍然很仔细地擦净了我脸上、手上的血迹。在帮我洗手时又发现我手上的指甲很长,于是还耐心地为我剪了指甲,并对我说,这样回去,爷爷奶奶就不会心疼了。幼小的我顿觉心里暖暖的。
周老师关心老人、爱护弱小,还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记得读三年级时,一位年迈的外公为接送刚上一年级的外孙女时晕倒了,体育老师把这位老人背到了办公室。周老师忙着端茶送水时,得知这位小朋友就住在我家附近,就把小朋友带到我身边,嘱咐我要像姐姐一样带着她一起上下学,让老人省心。
小学毕业后,与老师的邂逅是在市里教育局组织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当年我高中毕业,做了代课老师,坐在大礼堂的角落听讲座,却被离得很远的周老师认了出来。望着有点憔悴的我,她轻抚我的手,问我过得好不好,可否适应随父母在乡下的生活?被老师这么一问,我的鼻子酸酸的。
1985年,我儿子上幼儿园了,为接送方便,我们在镇上买了房子。那天,身后传来一个既熟悉又亲切的声音,回头一看,那不是周老师吗?原来老师现在的家就在我们这个房子后门,从此,一段师生情又有了续集。那时老师刚退休,有空常上我家来,有时还会带上家乡的土特产让我们品尝。我们上班忙,路又远,暑假里,4岁儿子一个人在家,我要求他除了爸妈,谁来也不能开门。周老师从邻居阿婆那里了解情况后,经常到我家门口,从门缝里看我儿子是不是安全。
漫长岁月中,老师真如她那好听的名字一般,像一朵彩色祥云落在我肩上,关心着我、扶持着我、帮助着我、心疼着我、祝福着我。
几年后,为偿还买房时的欠款,改善生活,我搞起了三产,家里放了很多机器。我变得更忙了,可下班回家的我,总发现家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原来这也是周老师帮我干的。
其实,周老师自己有很多子女,更有太多学生,但她说,她喜欢平平凡凡的我,喜欢我的懂事、自立和勤奋。后来为方便儿子读书,我还把儿子的户口迁进了老师的家。老师开心地说:真好,我多了一个外孙!说来也巧,儿子跟她外孙岁数差不多,还是同姓。
就这么,转眼20多年过去了。一天,下岗后忙于生计的我,突然听到老师病重的消息,心里难受极了,连夜租车赶到了市区医院,默默地守在她身边,祈求她能转危为安。
周老师走的时候也是秋天。临终那一刻,在老师家里的我,看到窗外碧蓝的天空中,有一朵彩云在依依不舍地远去……从此,天上多了一朵吉祥慈爱的云朵,可人间再没有我的至亲至爱,再没有疼我惜我的周彩云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