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鲁言 文/图
9月7日12点整,当我驾车开进镇海区中小学生实践基地,打开车门,猛烈的阳光照过来,四周一时光芒万丈,令我睁不开双眼,忙举起右手挡住前额,才看清,立在我面前的是那幢40多年前建造的教学楼,也是目前唯一留存的原河头中学教学楼。光亮中,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陆续走进校门,来参加今天在我们母校河头中学举办的“师恩难忘”主题沙龙……
第一个推开玻璃门进来的是我初一时班主任包志珍。她如37年前一样,着一身素色外套,眼神依然那么清澈,脸宠依然那么清秀,透着明媚的和善之气。她微微笑着走进来,就像当年,她总是拿着一沓报纸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扫视全班同学,然后为我们这些农村孩子阅读当天的国内外要闻。今天,她还是踩着那种青春、明快的步伐,说:每当我再回到河头这片土地,就会想起当年在这里教学的青春时光,想起学校前面的那条小河,那片农民种的菜地,还有北面那幢木结构的教师宿舍小楼。
曾经的河头中学学子、现任中兴中学副校长的潘科芳来了。她带来两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身材高大的吴孝华先生(我读书时河头中学校长,后任学校党委书记),有着几十年不变的健康身板,眼神依旧透着一种智者的威严。我们这群野孩子,当年并不惧怕大学刚毕业的包老师,但只要吴校长的威猛身影出现在窗前,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都假装低头学习。吴校长挺了挺身子,第一个发言,详细回顾了60多年前卓松延老师白手起家创建河头中学的艰难过程,也讲到1975年学校增设高中部,培养多名学子跳出农门、考上大学的事。当时的校排球队还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为河头中学赢得了荣誉。卓老师后来病倒在讲台上,他把毕生的心血精力奉献给了河头乡的教育事业。
和吴书记并肩而坐的是江信祥校长。老校长声音响亮,中气十足,笑谈自己与吴书记从1990起就是“黄金搭档”,直到学校被合并、辙销。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回忆了40年前当时河头中学初三班级急缺化学老师,他受卓校长邀请每周从长石中学骑自行车来这里教学,将该班的化学成绩从原来的平均40分,硬生生地提到了全区平均分以上。后来,他任校长期间,96级河头中学学生,有16名学子考入了镇海中学,引得很多本已转校的学生想重新回来。
穿粉色T恤衫的唐国强老师则动情回忆了2001年7月接收河头中学时的一些细节及学校撤销的客观原因。紧挨着唐老师的顾宏伦老师接过话筒说自己生于田顾(河头中学所在村),长于田顾,河头中学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他的母校,也是他宁波师范学校毕业后的工作之地。河头中学被撤销后,他并没有离开,曾接任改为镇海区中小学生实践基地的负责人。所以,他与河头中学的感情极为深厚。戴着眼镜的徐依芬老师与顾老师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是河头中学毕业的。她说,当时地处偏僻的河头中学没有英语课,她考入骆驼高中后,学校花了整整一个暑假给他们这些学生补上3年的英语课。她后来成了一名英语教师。
原河头中学英语教师洪爱敏紧握着两位老校长的手久久不放,她激动地表示,学校撤销24年了,这是她第一次再回到这里。今天,因为第41个教师节的来临,41位教师和学生重新聚在了一起,这太神奇了,河头中学又回来了!
是的,两个多小时的沙龙时间太短了,我的记录也有限。送老师和同学们走出校门的瞬间,突然,又一道猛烈的阳光直射我的眼睛。恍惚间,我仿佛看到“河头中学”那块白色的牌子还挂在方正的校门右侧,我们的老师依然那么年轻有活力,而我们仍然是那群顽皮的孩子……河头中学没有消失,它的教育火种还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