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宿舍“微改造” 切莫变成“大改造”

阿拉有话

王军荣

开学季,有哪些“宿舍装备”卖火了?记者了解到,诸如“三防”床帐、单人乳胶床垫、垂直收纳等单品销量猛增。这些售价在200元左右的小装备,正悄然重构年轻人的校园生活场景。

9月4日《宁波晚报》

开学季,“宿舍装备”卖火了,这背后是其精准迎合了大学生对宿舍舒适度的需求,满足了他们对宿舍进行“微改造”的期待。不少可兼顾社交与私人空间的小装备热卖,“宿舍垂直收纳”成为大学生采购关键词,这些现象均在情理之中。

对宿舍进行“微改造”,体现了大学生对生活舒适度的提升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改造要贴合自身实际需求,不能将“微改造”演变成“大改造”,更不能追求过度装饰,把宿舍弄得花里胡哨;另一方面,要摒弃攀比心态,不能因为他人的 “微改造”更精致,就盲目升级自己的装备,甚至陷入“盲目堆砌物品”的误区。

宿舍“微改造”的初衷是提升生活品质,唯有守住“适度”的底线,才能让舒适与集体和谐并行不悖。然而现实中,不少大学生的宿舍“微改造”已偏离初衷。被社交平台上的“网红改造模板”牵着鼻子走,盲目跟风消费。这种非理性选择不仅会加重自身经济负担,还可能让宿舍陷入“改造即浪费”的尴尬:买来的装备用不上、摆不下,最终只能闲置。

更重要的是,宿舍“微改造”绝不能偏离安全轨道,必须做到不破坏设施、不违反校规。此前就曾出现过大学生因不当改造宿舍,引发安全问题的案例,比如私拉电线、在墙体随意钻孔等,这些行为既威胁自身与他人安全,也违反了宿舍管理规定。这既需要大学生主动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相关制度,也要求高校加强日常管理与引导,提前排查安全隐患,而非等事故发生后才被动检查。

还需提醒的是,大学生通过“微改造”维护个人隐私,这一需求值得理解。但需明确,宿舍本质是集体居住空间。如今高校宿舍条件已有显著改善,多为4人间或6人间,大家同住一室,核心是要学会和谐相处,这本身也是大学生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机会。不能因过分追求“个性化”而忽视室友的感受与喜好,更不能因过度强调“自我空间”而失掉分寸感,模糊集体生活的边界。

2025-09-05 阿拉有话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4022.html 1 3 大学宿舍“微改造” 切莫变成“大改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