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顺荣
七夕,这个承载着千年浪漫的节日,又如约而至。在历史的长河中,七夕不只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它更被历代文人墨客融入诗词,化作了一段段动人的情思。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中的这几句,宛如一幅古朴的画卷,缓缓展开。那遥远的牵牛星与皎洁的织女星,隔河相望。织女纤细的双手在织布机上忙碌,“札札”的机杼声,似在诉说着她无尽的思念。“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她满心的愁绪,让织出的布不成纹理,泪水如雨般落下。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仅仅一条清浅的银河,却成了他们无法跨越的天堑,无法倾诉衷肠。读着这首诗,仿佛能看到那个在银河边独自落泪的织女,也能感受到那份咫尺天涯的无奈与悲伤。
羁旅在外的游子,在七夕佳节又有着别样的情思。孟浩然在《他乡七夕》中写道:“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七夕之夜,诗人身处异乡的旅馆,周围的热闹与他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他思念着家乡,想起家中女子穿针乞巧的场景,心中满是惆怅。“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秋风渐起,新月初升,这样的良辰美景,却无人与他共赏。他望着银河,不禁想问,远方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将游子的乡愁与对亲人的思念,在七夕的氛围中渲染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则别具一番愁绪。“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秋虫在草丛中低鸣,梧桐叶被惊落,人间与天上,似乎都弥漫着浓浓的哀愁。“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她想象着牛郎织女被重重云雾阻隔,即便乘槎往来,也难以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词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她的七夕,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时代,女子对情感的细腻感受与深沉寄托。
而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无疑是七夕诗词中的千古绝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轻柔的云彩变幻出巧妙的图案,流星仿佛传递着离恨,牛郎织女在迢迢银河上悄然相会。在秋风白露的美好时刻相逢,这一瞬间的美好,胜过了人间无数的平凡日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们的柔情如流水般绵长,相聚的时光如梦般短暂,离别时不忍回头看那鹊桥归路。但秦观笔锋一转,提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观,让整首词的境界得到了升华。真正的爱情,不在于朝夕相伴,而在于心灵的相通与坚守。这句词,不知慰藉了多少世间有情人的心,也让七夕的爱情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在诗词中邂逅七夕,就像是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感受这个节日的魅力。这些诗词,不仅为七夕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有了一个可以停歇的心灵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