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常平
天气大热,稍动一下就汗出得一塌糊涂。于是我就想到了宁波老话里的“汗”语。
对 “汗”,宁波老话有诸多不同的形容法。
如果是初夏,天气还算凉爽,呆在家里没出过汗,用不着洗澡,只擦一把身子就可以了,那么,宁波老话就可以这样说:今末(今天)汗呒纳(呒纳,意即没有)出过,浇个身(浇身,意即用毛巾擦洗上身)算了,淋浴器也懒得开。
如果天气再热一点,刚洗好澡,人又微微出汗了,宁波老话就会这样说:介热天家,人还只(还只,音活结,意即刚刚)滰(宁波话里洗的意思)好,夷(夷,意即又)汗滋滋了。汗滋滋,也说成“汗出出”,形容微微出汗的样子。
如果天大热,人出了很多汗,宁波老话能用“汗出淌流”来形容。譬如:你汗出淌流格,眠床莫去睏,先去滰一滰。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浑身是汗的人,你不要躺床上去,先去洗一下澡。“汗出淌流”,就是汗出很多的样子,其近义词有“浑身是汗”,“一身汗”。譬如“今末天家热炦炦咯,一动一身汗”,翻译成普通话,就是今天天气火热,动一下就浑身是汗的。
如果天气热得实在不行了,一动汗就会比“汗出淌流”还要出得多,宁波老话里形容词就更多了:黄汗嗒嗒滴,黄汗直淋,黄汗崩一样,黄汗直飙……这四个形容词除了都有“大汗淋漓”的意思外,其汗出的程度有不断的加深,远比普通话里的“汗流浃背”“汗出如浆”之类来得生动。
汗出得多了,时间一久身上就会有一股味儿。宁波老话把这股味儿叫作“汗酸臭”,意即普通话里的汗酸味儿。譬如:“你做生活(做生活,意即干活)做了一天,汗出介多,衣裳都汗酸臭了,快脱下来,我去河里汰一汰。”
汗出得多,人就不舒服。宁波老话里,形容这样的不舒服主要有两类词语。
一是“黏”类的。有“黏胶胶”“黏格格”“黏得得”“黏结格牢”等词语,都意即黏黏的。譬如:“介热天,人一动背脊心黏胶胶,纯是汗。”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这么热天气,人一动背心就黏糊糊的,全是汗。”
二是“煞”类。有“盐煞”“渍煞”等。“盐”音“已”,意即出汗后身体为汗水所渍。譬如:“今末出了一身汗,人真真盐煞了。”“渍煞”,意即被汗水渍得极为难受。譬如:“出了介多汗,人真真渍煞了。”
宁波人讲究勤俭持家,舍不得贴身穿衬衫,往往会在衬衫里面再穿一件背心,叫“汗背心”也,以免衬衫让汗水渍着,时间一久坏得快。“汗背心”也叫“汗衫背心”。“汗衫背心”,是夏天穿的肩部狭窄呈背带状的针织上衣。如遇大热天,在非正式的场合,宁波人往往连衬衫也会省了,只穿一件汗背心就了事。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没有年轻人火气好,就会穿一种夏天穿的短袖针织圆领衫,叫老头汗衫。老头汗衫比汗背心多了两个袖子,保温性能自然比汗背心要好得多。穿“汗背心”的仅限于男人,与女人无关。
“汗”与生活密切相关,宁波谚语里自然也少不了它。譬如“冬补十进九,夏补随汗流”,意思是进补一般选在冬天,不宜在夏天。“水缸出汗,必有雨来”,“墙壁出汗地还潮,大雨不日就来到”,这两句谚语里的“汗”,是水缸、墙壁上凝着的小水珠,人们靠这些 “汗”,能预知天气情况。
宁波老话里有“出大汗”一语,意即比喻大破费。譬如:“今末其出大汗了,买了介贵一件衣裳穿,因为他毛脚女婿要进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