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华
初遇顾亚萍是数年前宁波日报社组织的一次活动中,相仿的年龄、共同的话题,彼此心生好感。后来,鄞州区作协活动,我们也经常见到,一来二去,我们成了好友。现在,当我拿到她的签名书籍时,一股暖暖的情谊在胸中涌动。
该书共分六辑,由风花雪月、行游随笔、阅读感悟和乡村记忆等组成,内容贴近生活,颇接地气。另一个感受是,看她的文字仿佛听轻音乐,很享受。
《当芦花飘起》写的是夜晚散步时的所见所想。秋天的河畔,成片的芦苇荡褪去青翠,抽出银白色的花穗。当西风掠过水面,那蓬松的芦花便挣脱茎秆,化作万千羽絮翩翩起舞。在如此诗意中,作者想起儿时奶奶家门前的那片水域,夏日里芦苇疯长像两道屏风,里面有船划过,竟一点都察觉不出……秋意浓时,芦花飘起,如同大自然撒向人间的温柔信笺。
《过年穿新衣》写小时候对过年的期盼。“平日里,节俭的母亲总会自己动手,用缝纫机做新衣服给老大和老三穿。”她和老四就穿姐姐穿过的旧衣裳。只有过年时,四姐妹都有新衣服。每年“10月以后,母亲就忙碌起来,隔三岔五去家附近的百货商店,看看有没有新花色的布料,盘算要用多少布票。”布料备齐,拿到外面的裁缝店去做,母亲取衣回来,“我们一拥而上,挑出自己的新衣,立马穿上,对着镜子,前后照照,左右照照,舍不得脱下。”平实简朴的叙述,却使孩童的纯粹、欢乐跃然纸上。
作者学的是电气工程专业,做的是财务,一个理工女是如何成为文学爱好者的呢?从她《我的小藏书》中可找到答案。她的书柜里有纸张泛黄的电气专业类教科书,有财务方面的函授课本,但更多的是唐宋词选等文学类书,各类小说书更是占据了大部分。可贵的是,每一本藏书她都读过。
作者为什么将《当芦花飘起》取为书名,又放在第一篇?我觉得,是因为芦苇花语——坚韧与自由。这些看似柔弱的生命体,实则蕴藏着惊人的智慧,每朵芦花都是精密的飞行器,绒毛状结构能最大限度捕捉风力。种子藏在纤维中央,随着漂泊的旅程寻找新生之地。飞舞的芦花以动态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延续哲学——离别不是为了消失,而是为了更辽阔的相逢。那些消失在天际的种子,正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酝酿着新的春天。
原来,芦花的飘泊如同人类的传承,我们都在以不同方式完成生命的接力。也许这本散文集的寓意便也在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