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海上,吃在海上,梦留在海上,爱在海上,情在海上,扎根在海上……”8月20日,“童声里的中国”全国少年儿童歌咏活动在宁波集中展演,宁波市海曙区学生合唱艺术团带来的《海中央》,唱出了对建设者的敬意,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豪,更唱响了少年儿童立志接棒、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
8月21日《宁波日报》
《海中央》的动人之处,在于它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属于中国的故事。没有宏大的口号,没有空洞的抒情,歌词里的“海上”不是抽象的意象,而是建设者们日夜奋战的工地;旋律里的力量,不是刻意的激昂,而是孩子们对父母“不普通的坚守”的真切感知。这种从生活里生长出来的歌声,比任何说教都更能打动人心。
当孩子们唱着“扎根在海上”,眼前浮现的或许是父母安全帽上的汗水,是新闻里大桥合龙时的欢呼,是课本里“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注脚。童声的纯粹,让宏大的时代叙事变得可触可感——原来国家的发展,就藏在父母早出晚归的身影里,藏在跨越海湾的钢铁长虹里,藏在每一个普通人的奋斗里。这种“从小处见大我”的表达,正是“童声里的中国”最珍贵的特质:它让孩子们在歌唱中看见中国,也让中国在童声里照见自己。
《海中央》的展演现场,有一个细节格外温暖:艺术团成员与“爸爸妈妈”助演共同演绎。当童声与成人声交织,仿佛完成了一场无声的接力——父辈用双手建设祖国,孩子用歌声致敬奋斗,而歌声里藏着的是“立志接棒”的默契。
“童声里的中国”歌咏活动,从来不止是一场演出。来自不同地区的合唱团齐聚宁波,交流的不仅是演唱技巧,更是各地孩子眼中的“中国故事”。有的歌声里有田野的麦香,有的歌声里有城市的霓虹,有的歌声里有边疆的哨所……这些不同的“童声”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鲜活、多元的中国。
孩子们在歌声里认识祖国的辽阔,在交流中明白“建设”的多元——建设者可以是架桥的工人,也可以是种粮的农民,是守边的战士,是钻研的科学家。这种认知,会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未来的“接棒”,可以有千万种方式,但核心都是为了让这片土地更好。就像《海中央》里唱的“爱在海上,情在海上”,这份爱与情,会随着童声传到更远的地方,成为一代人成长的养分。
“童声里的中国”,唱的是当下的中国,更是未来的中国。当孩子们用清澈的嗓音唱出对奋斗者的敬意、对祖国的热爱,他们不仅在诠释“中国里的童声”,更在定义“童声要创造的中国”。这样的歌声,值得被倾听,因为它里面积攒着一个民族最蓬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