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医生,你忙不忙?我感觉血糖有点不对,能不能帮我来看看?”8月20日上午,本应在家休息的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总浦桥社区卫生服务站退休返聘医生吴剑惠,接到了63岁居民董阿姨的电话。话筒那头传来的声音,吴剑惠再熟悉不过。
8月21日《宁波晚报》
在基层医疗最前沿,社区医生的坚守,往往无声,却最有力量。8000多个日夜,一部电话、一只药箱、一颗初心,社区医生吴剑惠用医者仁心、爱岗敬业撑起了千家万户的安宁与健康。
社区医生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在场”。他们的工作场所是家门口的街巷、居民的客厅,突发疾病的第一时间响应。8000多个日夜,意味着无数次应急出诊、无数声安抚解释。正是这种“时刻在场”,让居民心里有底,也让医疗服务真正抵达基层的“最后一米”。
社区医生的意义,在于“在心”。在许多人眼中,他们不是陌生的医生,而是熟悉的邻居。一个电话号码、一句乡音方言,背后是长年累月的陪伴与守护。对老人来说,拨通那串号码,就像拉起一根“定心绳”;对社区来说,这些医生不仅是健康的守门人,更是心灵的慰藉者。8000多个日夜的坚守,换来的不仅是病情的缓解,更是人心的安稳。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社区医生的存在,是我国基层医疗体系韧性的体现。我们常说“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其根基就在于社区医生的默默耕耘。他们守护的是一方百姓的日常健康,也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神经末梢”。没有这些基层力量,防病治病就无法落到实处,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也就失去了基石。
一个社区医生的8000多个日夜,映照出的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那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责任的担当,是对职业的坚守。有人说,英雄是冲锋陷阵的勇士,但在社区居民心中,随叫随到的“吴医生”,同样是英雄。吴剑惠的无声付出,正是社会文明最坚实的底色。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社区医生这份坚守并不轻松。超负荷的工作、有限的资源、巨大的心理压力,都是他们每天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说他们的坚持是一种职业信仰,那么制度上的关怀和保障,则是让这份信仰得以延续的关键。我们需要让社区医生的付出得到社会的尊重,让他们的职业发展有更多空间,让他们的生活有更多保障。唯有如此,才会有更多人愿意扎根基层,把8000多个日夜延续为一生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