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晋宁
当过兵的人,无论他以后怎么样,最感激最难以忘怀的就是自己的班长。
班长是“兵头将尾”的官,是直接与士兵打交道的人。士兵们通常十七八岁,在家还是孩子,到了部队就要独立生活,人情世故、洗衣叠被……全靠班长一点一点来教来带。班长,实际上就是兄长、师长、家长的概念,尽管他只比自己带的兵大不了几岁。
我的班长叫方金安,是一军二师六团二营营部的通信班班长,1971年入伍的兵,只比我早当兵两年。
在方班长麾下当兵的时候,部队正在湖北汉川县的武汉军区沉湖农场搞军农生产。说白了,就是种稻子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
方班长是广东东莞人,个子不高但身材匀称,深眼眶、浓眉毛、厚嘴唇,大脚片子,走路时步速很快,并向左右晃动,像沿海渔民,有着很明显的广东人特征。印象中方班长从未犯过错,什么事情都是深思熟虑后的自然而为。营里所有的领导,个性作风各有不同,但都很信任他、依靠他。当然,我们这些人更是如此。
方班长非常阳光,是遇事从不知道愁、任何时候都带着笑意、干活从不知道苦累的这种类型。经常把胳膊弯起来,鼓出疙疙瘩瘩的肌肉块向我们卖弄地说,你看!
方班长给我们上课,讲通信班的职责和干好工作的方法技巧,平常也给我们讲道理,传授在部队怎样当兵,带广东味的普通话很好听。
方班长干活很卖力气,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吃苦。种稻子、放鸭子的所有技术窍门他都知道,手拿把掐。
我对方班长印象最深的是他挑着鸭蛋去卖的动作和形象。
入湖生产的两年间,营部养了一大群鸭子,各连队也都建有鸭棚,养有大批鸭子,每天能收很多鸭蛋。除了拿出一部分上集市卖给老百姓之外,绝大多数是保障部队自己的,所以在沉湖鸭蛋是放开来吃的。二营营部食堂时不时地炒一大盆上桌,这种盆大小如洗衣盆,是炊事班用来盛大锅菜的军需品。
吃不完的鸭蛋怎么办?于是卖鸭蛋成为他的一个专项工作。满满装上两大筐,蹲下身子,扁担上肩,两腿一使劲,打着赤脚就上路了。这事基本上他一人就干了,有几次我想去集市看看,也要求和他一道去,他乐呵乐呵地答应了,结伴去老百姓聚集比较多的二河镇,或万福闸的集市。人来人往的集市很热闹,不一会鸭蛋就卖光了。拿着卖来的钱,再去买肉、菜,挑回营部改善大家伙食。
我和方班长还有一段时间一起放过鸭子。身上穿着标准的“三件套”(上着老棉袄,下穿大裤衩,腰间系根稻草绳),拿一根长长的竹竿,背一顶大竹帽,光着大脚丫去到鸭棚。鸭子们只要看有人来了,嘎嘎声顿时大起来,争先恐后前呼后拥地迎上前来。打开圈门,鸭子们扑腾着翅膀,摇摇摆摆地鱼贯而出……我们一前一后,赶着一大群鸭子下河吃鱼虾、去稻田吃收割时剩下的零星稻子。吆喝鸭群的声音我记不得了,反正嘴也不闲着,用吆喝声和长竹竿指挥鸭子们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过河下田,鸭子们很听指挥,好玩极了。
因为太优秀了,没过多长时间方班长就提干了。开始是营部书记,后来又下连当排长。排长是带兵的,营里领导可能想让他去带带兵,有资历有经验了再重用。后来我离开营部调到团轮训队后,因为离得远,联系就少了。后来我又去上军校,就断了联系。
几十年后他的去向有点众说纷纭,但不管哪个消息确切,他都干得不错。
所以正应了部队那句教育人的话:在部队干得好的人,到地方也不会差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