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宁波14岁初二学生朱政语以流利英语与美国客户进行商务谈判的视频引发关注。面对压价,她沉着应对,强调产品附加值并从容还价,最终成功帮母亲签下一笔1200件野外手电筒的外贸订单。
8月13日《宁波晚报》
朱政语的表现令人赞叹,也引人深思。
从小学到大学,十多年英语学习不间断者大有人在,但不少人最终却难以真正运用,甚至考后即忘,所学几乎归零。这暴露出一个核心问题:英语作为工具,其本质在于应用。应对考试固然是学习目标之一,但绝非唯一甚至主要目的。
朱政语的成功,正是“学以致用”的生动体现。这得益于母亲从事外贸的家庭环境,她耳濡目染,得以在实践中锻炼英语能力。谈判中,她主动提及国际贸易认证标准CE/RoHS,这正是她长期观察母亲处理外贸单据积累的实用知识,绝非死记硬背教科书所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活的书”“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朱政语的经历恰是这一理念的印证。
朱母的“放手”尤为关键——她有意培养孩子的英语交流兴趣,并创造实战机会,这种将学习融入真实场景的做法极具借鉴价值。
推动学用结合,学校亦是关键一环。除了课堂教学,学校应积极打造实践平台,如丰富英语角活动、模拟商务场景等,将实践活动纳入教学体系,营造学用相长的氛围。
朱政语的案例清晰表明:让英语回归沟通本质,在实践中学习和检验,方能破解“学而无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