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亚素
在我童年时代,小亚阿爹的拖拉机,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我平淡的乡村生活。那时候,我打心底里羡慕小亚,因为她有一个会开拖拉机的阿爹。
记得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小亚阿爹把崭新的拖拉机“突突突”地开进村里来,停在自家门口。消息就像长了翅膀,整个村的男女老少都像赶庙会似的,围过来瞧稀罕。小亚阿爹也来了兴致,现场表演起了开拖拉机。他熟练地将L形铁柄,插进拖拉机发动机上那个像耳朵一样的装置里,然后半蹲下身,铆足了劲儿地摇动……突然,“哒哒哒……”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引擎声吓了一跳。小亚阿爹却笑着爬上驾驶座,还招呼几个叔伯跳上后车厢,接着拖拉机缓缓启动,驶向远方。不一会儿,小亚阿爹又把拖拉机开回村头的晒谷场,引得众人纷纷围观。
从那以后,小亚阿爹成了村里的大忙人。村里的几头耕牛相继消失了,因为这拖拉机机头完全能替代耕牛,而且不知疲倦。农忙时节,小亚阿爹扶着拖拉机头,在田野里来来回回穿梭。“突突突”的机器声代替了悠长的“哞——”叫声,不仅干活效率大大提高,人们也轻松了许多。村里的男人们对这台拖拉机赞不绝口,竖起大拇指感叹:“这拖拉机,牛!是真牛!”
耕完地后,小亚阿爹就把机头和后车厢连接起来,开始帮村里人拉货,有时候也揽外村的活儿。拉的货五花八门,木头、石头、砖头……每次拉货时,拖拉机后车厢都被塞得满满当当。闲暇时光,小亚阿爹也会让小亚和家人跳上后车厢,外出游玩或者走亲戚。我家就在村口,每当看到他们一家人坐着拖拉机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充满了羡慕,目光久久追随,直到看不见。
坐一次小亚阿爹的拖拉机,成了我当时最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没少下功夫讨好小亚:母亲烤了土豆,我挑几个卖相最好的,跟她一起分享;母亲煮了玉米,我第一时间选一颗颗粒饱满的,送到她的手里。平日里,我有时间就陪小亚跳橡皮筋、跳格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如愿以偿,和小亚一起坐上了她家的拖拉机。我们并排站在后车厢,微风轻轻拂过,撩起我的发丝。正值春暖花开时,一路上,波光粼粼的河水、婀娜多姿的柳树、金黄灿烂的油菜花、翩翩起舞的蝴蝶,像电影画面一样,缓缓向后退去。那种新奇又美妙的感觉,让我至今难忘。从那以后,每次旅行,我都喜欢选择靠窗的汽车或火车座位,只为了欣赏窗外倒退的风景。
坐过拖拉机后,我和小亚的感情愈发深厚。除了惦记着再坐一次拖拉机,我还对亚儿家的另一个宝贝充满了向往——拖拉机内胎。那只黑色的内胎,挂在亚儿家院子门后,其貌不扬,却成了夏天里最抢手的“救生圈”。
我们村临近大嵩江,一到夏天,大家都喜欢跳进水里消暑。我因为胆小,不敢游泳,只能在岸边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玩耍。这时,看到套着拖拉机内胎在水里畅游的小亚,我心里别提多羡慕了。小亚不会游泳,但有了这个“救生圈”,她就能慢慢游向远处。有一次,小亚主动把“救生圈”借给我玩,或许是期望太高,真正玩起来后,我觉得套着内胎漂浮在水中的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很多事,只有亲身实践,才有真切的感受。
后来,我自己学会了游泳,再也不需要那个“救生圈”了。再后来,父母给我买了一辆时尚的安琪儿自行车。有了自行车,我对坐拖拉机的渴望也慢慢淡化了。不知什么时候起,小亚阿爹的拖拉机在村子里消失了,就像一场美好的梦渐渐远去,但它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